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7章 打造“万人迷”

——闯荡社交场上的江湖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0%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而其余80%则归因于与别人相处。

江湖阅历7:人脉就是钱脉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0%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而其余80%则归因于与别人相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才可能为事业的成功开拓宽广的道路,没有非凡的交际能力,势必会处处碰壁。这就体现了一个铁血定律:人脉就是钱脉!

在美国有这样一项著名的调查,曾有人向000多位雇主发放一个问卷,“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三分之二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如果你的交际甚广,结交的朋友多是各行各业能助你一把之人,甚至是有权有势之人,这种人脉用好了肯定就是钱脉。比如你认识的朋友很多,一直交往都不错,平时虽没有相托之事可以办理,但这也是潜存着的一种人脉,一旦哪天你有事相求,人脉很快就会转化为钱脉。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比尔·克林顿是一位民主党总统。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纽约时报》,每天晚上就寝前,他都会回忆当天联系过的每一个人,并记录在小卡片上,内容包括重要的个人资料、会面时间与地点,以及所有其他应该注意的相关信息。

如果你能够把人脉细心努力地耕耘好,钱脉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到你身边来,而人脉也才能够帮助你创造更大的财富。一如世界销售大师乔·吉拉德说的,一个人一辈子至少有50条重要的人脉,吉拉德把这种现象称作50法则。

吉拉德进入销售这个行业不久,有一天,他去参加了一个朋友母亲的葬礼。想必大家一定知道,天主教进行葬礼仪式时,通常都会向现场的参加者分发印有死者名字和照片的卡片,吉拉德以前就曾看过好几次,但却从未特别思考其意义。当天他产生了某种疑问,便询问葬仪社的职员:“怎样决定印刷多少张这种卡片呢?”

那位职员回答说:“这得靠经验。刚开始,必须将参加葬礼者的签名簿打开数一数才能决定,不多久,即可了解参加者的平均数约为50人。”

此后,一位服务于新教徒葬仪社的员工向吉拉德买车。待一切手续完成后,他问那位员工每次参加葬礼的人平均约多少人,他回答说:“大概50人。”

又有一次,吉拉德与妻子应邀参加一个结婚典礼,遇见那个婚礼会场的经营者,他们问他一般被邀参加结婚仪式的客人人数,那人如此回答:“新娘这边约50人,新郎那边估计也50人,这是个平均值。”

在吉拉德的推销生涯中,他每天都将50法则牢记在心,抱定生意至上的态度,时刻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不佳,而拿客户出气;也不会因客户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等原因而怠慢客户。因为他始终觉得,赶走一个客户,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50个客户。

当吉拉德与客户接触时,不管自己内心产生何种想法,他都不会把情绪表露出来,他所关心的只是生意。客户对销售员而言,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们是销售员的衣食父母,置身于现在这个严密而现实的商业世界里,假如无法理解这件事情,就没有资格做销售。

不管你对于每天接触的客户具有何种想法,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对待他们的方法。你必须时时牢记,你目前从事的是做生意,在做生意的时候,无论对方是故意开玩笑或是你所讨厌的人,都不能任意得罪,毕竟他们是有可能将钱放入你口袋的对象。

有时候吉拉德会让客户帮助他寻找客户,在生意成交之后,他把一叠名片交给客户,并告诉他:“如果介绍别人来买车,成交之后,每辆车你会得到5美元的酬劳。”多数时候客户都乐意帮助他。

截至1976年,这个做法为吉拉德带来了150笔生意,约占总交易额的1/。他为此付出了1400美元的费用,却收获了75000美元的佣金。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事业,人脉就是钱脉,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你的通路就会多。成功也要靠别人,而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有多成功,关键要看他服务了多少人,和多少人在为他服务。

人脉源自于人的互动,实际上人的互动是非常直接的事情。如果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好的比例也就自然升高。如果你对别人不好,却期盼别人对你好,那肯定是天方夜谭,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更细心广泛地经营你的人脉。

江湖阅历8:拉拢人心才能聚拢人脉

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都要走出去和熟悉的或陌生的人交往。有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都潇洒自如,和谁好像都能谈得来,他们的人际关系网越“交”越牢固,朋友也越来越多;而有的人性格孤僻、怪异,没什么朋友,而且还经常与周围的人产生矛盾,以至成为“孤家寡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差异就在于社交心理的运用。其实,我们与人交往实际上就是与人的心理交流;我们了解并掌握社交心理知识的多少是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缺乏优秀的心理判断和自我心理支配能力,从而导致出现或轻或重的人际心理危机。

因此,应该充分地了解人性。在社交场合当中,充分地了解人和人的本性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是我们首先要掌握的。对任何人来说,他们都是先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也就是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别人一万倍。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不要只想着自己感兴趣的事,要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而是使用另一个词——“您”,这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一个词。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他们就会对你的谈话非常感兴趣,你也就顺理成章地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学会赞同别人

赞同别人的根源在于人们都喜欢赞同他们的人,而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赞扬别人要真诚,而且最好要多赞扬行为本身,赞扬一定要具体,要有的放矢。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以反对别人、驳倒别人为取胜的标准。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尤其是当对方犯错误时!

调动别人的情绪

在大部分的交往中,几乎任何一个交往都是在最初的一瞬间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所以这个开局是很重要的。接着,运用人类行为的第二基本规律——人们总是对他人的反应带有强烈的群体性。因此,在最开始,你们双眼接触的瞬间,在你开口说话之前,在你打破沉默之前,请露出你亲切的笑容。这是最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事情。人们总不能意识到,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别忘了,从现在开始,请露出你的笑容,就像专业演员模特那样,时刻提醒自己“笑一下”。

感谢别人也有技巧

仅仅在自己心里感激、赞赏别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你的这种感激、赞赏的感情向值得你感激的人表达出来。什么东西不能只是心里有数,只你自己心里有数不行,还要让对方知道。所以要表达出来,在表示谢意时态度要真诚,表达要清晰、自然,而且在表达时要注视着你感激的人。致谢时说出对方的名字,或者尊称、昵称也可以,这样会让人感觉更亲切。

聆听别人说话也需要技巧

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有几点建议你不妨参考一下。注视说话人,让他知道你在听;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不失时机地提问,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谈话很感兴趣;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不要让人有话没说完的感觉;多使用“您”、“您的”等词汇,让他感觉到你的重视。

批评别人要谨慎

首先,批评必须在单独相处时提出,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有好多人并不在意批评本身,而是因为批评的场合没有选好,才导致问题激化的;批评前必须略微地给予赞扬或恭维,或者在批评完之后结尾处来个转折,说说好的方面,有颗甜枣总比没有要好得多;批评时,不要针对人,要批评某种行为,这样就不会使对方过于反感;提供答案,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你是在真诚地帮助他,那么他会感激你的;多用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命令的态度,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江湖阅历9:咱们是“自己人”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俗称“自己人”。所谓“自己人”,大体上是指那些与自己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的人。这种共同之处,可以是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关系,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也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更喜欢把那些与自己志向相同、利益一致,或者同属于某一团体、组织的人,视为“自己人”。

“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一般会比较明显,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通常也会更大。那些能够影响交往的共同之处,其实就是双方的近似性。找到这些近似性,对于交往双方而言,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而这些近似性总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地域情结,对此我们应当深有体会。许多人在面对初次见面的交往对象时,总是少不了问一句:“您老家哪里?”实际上,有经验的人也把这样的客套话当成交往开始之前的“热身”或者“润滑剂”。如果对方恰好是您老乡,那就不免热乎一番,双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而交往成功的概率也随之大大增加。即使双方不是老乡,也可以随意说一些自己对对方所在地的认识,例如特产、旅游胜地等,这也同样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当然,双方潜在的共同点不仅是地域,还包括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是最有效的“突破口”,一旦发现双方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认识和习惯,交往也就会顺利许多。例如,有的人喜欢运动,如果发现对方也对运动感兴趣,就会立刻感到双方志趣相投,也就很容易打开话匣子。

当然,这些近似性虽然广泛存在,但却不容易在初次交往中发现。有的人显得过于急躁,往往单刀直入地问对方:“您喜欢音乐吗?”“您对插花感兴趣吗?”这种提问方式过于唐突,很不礼貌,对方往往还没有思想准备,对这些问题也就不知所云。

事实上,近似性的发现往往是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而非直接的提问。例如,发现对方拿着一本篮球杂志,我们就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一个篮球迷,如果自己恰好也对篮球颇感兴趣,就可以找机会切入相关话题。如果发现对方在交谈中不时蹦出一些电脑使用的术语,我们就可以断定他对电脑有些研究或者感兴趣,那么,与他探讨电脑的话题将是十分合适的。

寻找近似性时要注意的是,双方应当对某一话题同时存在兴趣或者都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不要班门弄斧,以免出自己的洋相。在交往时刻意地接近对方的兴趣所在,勉为其难地和对方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探讨,最终会让对方把自己“看扁”。

在“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中,对交往对象属于“自己人”的这一认识本身,大都会让人们形成肯定式的心理定势,从而对对方表现得更为亲近和友好,并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更加容易发现和确认对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实。所有这一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自己对对方的原来已有的积极性评价。在这一心理定势作用下,“自己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认知必然在其深度、广度、动机、效果上,都会超过非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与认知。可见,人们在与“自己人”的交往中,肯定式的心理定势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热情获得对方的正面评价,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双方的共同点,从而使双方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

江湖阅历40:请记住别人的名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关心别人更让人感动的了,而了解别人正是关心别人的前提。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在人际交往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一家电器公司的董事长请公司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吃饭,他会提前私下让秘书按座位把每位来宾的名字依次记下。这样董事长在饭桌上与每位老板交谈时都能随口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使得每个人都惊讶不已,生意也顺利地谈成了。

某学校招聘教师。铃声响了,一个个试讲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师生互相致意后,开始上课。为了避免满堂灌,有一个试讲者也效法前面几位试讲者的做法,设计了几次课堂提问,但效果一般。下课时,比较自己与前面几名试讲者的效果,估计自己会输。

谁知,第二天他接到被录用的通知,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说实话,论那节课的精彩程度,你还稍逊一筹,不过在课堂提问时,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其他人叫的是他们的学号。试想,我们怎么能录用一个不愿意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呢?

拿破仑也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能叫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就叫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与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经常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他的做法让下属感到吃惊:他们的皇帝竟然对他们的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这种做法,让每个军官都对他忠心耿耿,并甘愿为之效劳。

尽可能多地记住别人的名字,了解别人的爱好以及需要等。这体现的不是技巧,而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当你准确地叫出偶尔邂逅的朋友的名字时,对方不仅会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也会加深对你的印象。

初次与吉姆·弗雷德接触时,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对他的成功经历感到惊讶:吉姆小时候家境过于贫困而无钱读书,刚刚念完小学就干起了临时工。可是他在46岁的时候却担任了国家邮政部长的职位,他在年近五十的时候又被美国的四所名牌大学授予荣誉学位,甚至罗斯福成功入主白宫,也得益于他的倾力帮助。

没有显赫的家境和高深的学历,吉姆·弗雷德究竟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好奇,一位年轻的记者终于有幸见到吉姆·弗雷德本人。他激动地拿着采访笔记对弗雷德先生说:“弗雷德先生,您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弗雷德微笑着回答说:“辛勤地工作,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记者对这个答案感到非常不满:“不,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听说您至少能随口说出1万个曾经认识的人的名字,这才是您获得成功的秘诀。”记者以为弗雷德会赞成自己的观点,并且会为此而感到惊讶,没想到弗雷德却说:“不,我至少能准确无误地说出5万个人的名字。并且,若干年后再遇见他们时,我依然会叫出他们的名字,我还会问候他们的妻子、儿女,以及聊起与他们工作和政治立场等相关的各种事情。”

记者惊讶极了:“为什么您能做到这些?您有特殊的记忆能力吗?”弗雷德接着回答道:“没有,我只是在认识每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把他们的全名记在本子上,并且想办法了解对方的家庭、工作、喜好以及政治立场等,然后把这些东西全部深深地刻在脑海当中。下一次见面时,不论时隔多久,我都会把刻在脑海中的这些信息迅速拿出来。”

世界上天生就能记住别人的名字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人能做到这一点全靠有意培养形成的好习惯。而你一旦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它就能使你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多优势,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听起来最亲切和最重要的声音。它不但是获得友谊、达成交易、得到新的合作伙伴的通行证,而且能立即产生其他理解所达不到的效果。

江湖阅历41: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由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就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上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这样才不至于使别人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过度付出,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住住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有一个哲学寓言,说的是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可它们离得稍微远了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扎着了彼此的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一个最恰当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人和人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远,会由于疏远而感到孤独,如果太近又会感到不自在。现代心理学证明,自己的周围一个由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如果被别人无意侵入了自己的气泡就会感到不自在,从交往的距离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个人之间也是一样。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能掌控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一样,如果两个气球靠得太近,互相挤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爆炸。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本来关系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离就越容易爆发争吵。

保持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就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哲学。这也符合自然的规律,植物生长得过于密集,就会遭受枯萎死亡的命运。所以,从自然的意义上来讲,距离是一种需要。对于人类来说,距离和独立则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同样存在。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尊重,甚至越过这个尺度,就可能成为论语中说的“过犹不及”,到了“数”这个阶段,一切过于密集,密集得彼此都不独立了,也就潜藏着隐患,也就离疏远甚至离崩溃都不远了。

江湖阅历4:出现尴尬,如此化解

小飞每天都坐公交车上班,有一天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小飞就站了一会儿。突然,他看到有一个姑娘站起来,对着他说,到这儿来坐吧!小飞高兴坏了,以为姑娘要下车,就走了过去。谁知这个姑娘把小飞拦住了,原来在小飞身后有位老大爷!车上的乘客都笑了,小飞也涨红了脸……

相信大多数涉世未深、缺乏人生阅历和经验的朋友都曾经有过小飞这样的尴尬经历。尴尬是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尴尬,比如在社交场合,把人家的名字忘了,面对“你每月的薪水多少”、“你芳龄几何”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应答等等。

尴尬有时是对方有意的,依仗亲密的关系公开揭你的短,或讲述你过去的傻事。有时是无意的,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你的隐痛之处。如果真的动气,别人还会说你没有涵养。所以如何应付尴尬是社交中一种高超技能。

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些人遇到了尴尬局面,一时又无言以对,就采取逃离现场或沉默不语的方式。而有些人则不甘示弱,出言相争,于是,很可能就会暴发一场舌战,使大家都不愉快。正确应对尴尬局面的措施就是要既来之,则安之。

人在尴尬时只要稳定情绪,从容应对,调动自己积累的人生智慧,就会很快走出尴尬的境地。如果确实是自己错了,不如主动诚恳地认错;如果是由于自己举措不当或某些缺陷受到别人的议论讥笑,那不如开个玩笑,调侃一下,来个自我解嘲;如果是有人故意冷落自己,或者对方不通情理,那就不如泰然处之,淡然置之。总之,要从容、镇静,不要纠缠于琐事之中。事情过后,也不要总是耿耿于怀、悔恨、羞愧,形成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因而影响了健康。

尴尬的事情每个人都经历过,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四两拨千斤,走出尴尬的境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你更加难堪。同样一种处境,脸皮厚的人可能会觉得无所谓,而自尊心强的人、顾及脸面的人可能会觉得羞愧难当。人的自尊心过强,乃至爱慕虚荣固然不好,但是什么都不在乎,把耻辱当光荣,更是要不得的。“吃一堑,长一智”,一次出了丑,露了怯,就要接受教训,谨言慎行,遇事多加检点,不忘乎所以,就会减少一些尴尬和不快。

用幽默来保护自己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也不会伤及任何人和事。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幽默更是使双方摆脱窘迫的好方法。如:双方单位的联欢,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于一方的水平低发生了踩脚的情况,说“没关系”这样礼貌的话可能会加重对方的紧张,还会失去协调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一个落点了”的话,可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尴尬场面是可以应对的。有一次,一个漂亮的女士向达尔文出了道难题:“你说人是猴子变的,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说:“对!你是由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尴尬场面,一笑了之。

很多时候,要化干戈为玉帛就要靠幽默。建立在真心宽容上的幽默是善意,而非带着报复的尖酸刻薄,需要用灵敏的思维去维护彼此敏感的尊严。尴尬像是儿时母亲缠毛线时打的活结,轻轻一抖便散了开来,用力去拉反而成了死结。而幽默就是那轻轻一抖,无伤大雅地博众一笑,紧张的空气也就在笑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要学会自我解嘲

受到讥讽之后,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思考对方抱有什么目的或跟我过不去上,更不能假设彼此有什么“深仇大恨”,因为有些人可能是习惯,对谁都这样。此时需要让心情放松,把这种耍笑自己转移给大家。如有人说“你不愧是属猪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们才能聚到一起吃饭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前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全场寂静无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那个年轻人担心,也为乌戴特将军感到难堪。可让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的是这位将军却并没有大发雷霆,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弦松弛下来,盛宴保持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生活中总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许多尴尬也会随之而来,让人不知所措。这位将军就是用绝妙的回答,用一种自嘲的方式消除了尴尬。(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武映三千道遮天绝世武魂庆余年危险关系超级系统天才小毒妃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武炼巅峰
相关推荐:
倾城热恋权力风暴易少军婚忙:妈咪很多变情深于你不意外杀欲都市网游之天命骑士踏破虚空绝对权力:极品局长二婚新妻:攻略纯情总裁娇妻在上:墨少,轻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