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74、单刀直入

浮山堰出事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馆中,毕竟傅歧打架那天士族不是一个两个, 有些听到些蛛丝马迹, 自己就能抽丝剥茧得到许多东西,缺的不过是确认消息的准确性而已。

对于大部分的丙生和乙生来说, 隔着几个州郡像是隔着另一个世界, 尤其是一心只想读书奔个前程完全不想管天下事的学子,浮山堰的事情就如同马文才前世在国子学, 不过是个谈资,是茶余饭后不会被人当做消息闭塞而微微需要了解的事情。

但对于很多大家子弟来说,浮山堰的崩塌代表了许多格局的变化, 会稽学馆的学子很多都是会稽人,有不少人得到消息的当天就请假下山了, 也有些人虽然没有下山,却将自己身边的随扈送信下山的。

马文才是个信守承诺之人,答应了姚华,第二日就去了学官那里为姚华替代骑射课一职。

可到了学官那,得到的答案却让马文才一惊。

学官们竟已经不准备让姚华去上骑射课了。

“什么?馆中要让姚华要作为领队去一趟淮南郡?为何?”

马文才完全不明白学官们在说什么。

“他只代课三月, 又不是馆中常任先生, 何况现在淮泗之地一片汪洋, 他一个先生, 去淮南……”

“马文才,你不过是一介学子,不觉得你的口气有些……”

一个学官皱起眉头正准备斥责,却被另一个学官拐了一下, 突然想起了马文才家是一直在资助馆里的,只能按下怒意,勉强解释道:“上面有令,我等是会稽郡的学官,又不是学馆里的先生,自然是按命令办事。”

“先生知道吗?”

马文才听他们说是会稽郡的命令,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贺革。

他去会稽郡的郡府求资助,已经去了不少日子,学官们只是暂时处理馆务,调动馆中未受朝廷俸禄的教习这种事,应该属于馆主的职责范围。

“馆主自然知道,还是馆主派人送回来的信。”

一个性格温和的学官回答马文才:“算算日子,这两天馆主就要回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上辈子没来过会稽学馆,对于学馆里有没有发生这种事心里没底,更不知道学馆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心中实在不安。

“还望诸位学官为学生解惑!”

马文才在馆中品学兼优,虽然曾惹出过不少事情,但后来事情也都在他手上了结,没给学官们弄出什么岔子,刚入学时马太守还给每个学官都包了一份大礼,这些人也都乐于给马文才卖面子。

见他言辞恳切,那个性格温和的学官看了看同僚,在得到首肯的眼色后,叹道:“罢了,你是文明先生的门生,今天不告诉你,过两天你回来也是要知道的,我就告诉了你吧!”

他定了定神,望着跪坐在那里的马文才,说出来这么做的原因。

原来贺革去了会稽的太守府后,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太守不在,府里又来了京中的贵人,世子已经闭门不出好长时间。

最后是贺革在门生那里知道那个贵人好“道”,某一日要去会稽县的平阳观访友,提早以“论道”的名义进了道观,偶遇了太守府一行人,才得到了会见世子和那贵人的机会。

贺革之父是当世大儒,他也是名儒,又兼通儒道,和那贵人相谈甚欢。那贵人也是寒门出身,有感于寒门学子的不易,在和贺革以友论交后,也有意为他在会稽太守府里美言几句,要些钱粮,帮会稽学馆度过这个难关。

这一切如果这样进行下去,原本很是顺利,坏就坏在浮山堰出事了。太守府和那贵人都有自己知道消息的渠道,和马文才刻意打探所以留意不同,这些人原本从浮山堰一开始合龙就等着朝廷的消息,毕竟真要北伐就是大事,每个郡县都要调动起来。

结果他们没有等到水淹寿阳的消息,却先等到浮山堰破堤了,这一破,郡太守府原本留下周转的库粮,就显得弥足珍贵。

当初修浮山堰,便是从各地调的粮食,现在徐、扬二地钱粮亏空已经不是秘密,连铜铁因为这件事都紧缺,梁国钱币有铜钱也有铁钱,现在钱粮都成了要紧之物,万一朝中下令赈灾,只能从富裕的东扬州抽调钱粮和御寒应急之物。

会稽郡和吴郡,便是东扬州最富裕的所在。

贺革虽是一馆之主,消息甚至没马文才灵通,一听原本答应给馆中应急的钱粮突然又被扣住了,自然心急如焚,去太守府打探消息。

当知道浮山堰出事后,贺革就知道这一次他是找不到资助了。

莫说会稽太守府,便是市面上粮价有可能都会暴涨,布帛更物更是不必再说。西边受了灾,有竹炭木炭也要送去西边供人御寒,以防伤寒蔓延后引起瘟疫,这么一算,会稽学馆里这些学子们,倒算不得什么燃眉之急。

毕竟淮泗之地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没了指望的贺革已经准备离开会稽县城回返会稽学馆,却临时收到了会稽太守府的传召,说是有事相商,便只能又打消了行程。

这次宣召是秘密宣召,具体内容外人并不知晓,只知道会稽郡府愿意提供会稽学馆一年的粮食、木炭和冬衣,但馆中所有的果下马,必须暂时由会稽郡召用,由馆中擅长骑射的教习随同会稽郡府的差役一起押送到淮南郡去,听从当地调配。

馆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这批果下马,这批果下马比会稽县里所有的果下马加起来还多,每只都能驮货一千五百斤,而且果下马性子温顺,还能坐船而不惊恐,贺馆主居然同意借马,自然是让所有学官都吃了一惊。

学官是朝中八品官员,不受馆主调遣,会稽郡府才是他们的直属上司,负责当地教化之事。

既然馆主同意了,又是郡守府下的密令,他们也就只好动作起来,想着怎么让馆中的骑射先生同意押送这批马去淮南。

没了马,骑射课自然是要停了,所以不必马文才来求情,馆中也不会再找什么代课先生。

这批果下马一日不能被送还给馆中,骑射课开课就遥遥无期。这批马来之不易,又是皇帝所赐意义非凡,贺馆主愿意借出,心里必定也是害怕出什么差池的,所以才要求馆中一定要有人领着马工沿途照顾这批马,不至于让马被人昧了去,或役马过度使它们累死。

现在的问题就比较棘手,因为姚华身上是有官职的,只不过因为休假还乡探亲,所以暂代课三月糊口。

可去淮南郡一来一回,这三个月雇佣时间就过了,学馆里也摸不准姚华愿不愿意接这个差事,只能许下重酬,派人去劝说他同意。

“姚参军必定是不愿意的。”

马文才猜测。

如果姚华是来探查王足被刺一案的内幕,这时候必定要想法子找个理由回去,所以才有了“家将失踪”这个猜测。

但凡金蝉脱壳,都要走得越快越好,而且要毫无牵挂,这跟着官府养着几十匹马走,哪里能跑的掉?

“是啊,这差事太急,而且一路风尘仆仆如同急行军一般,姚先生一定是不干的……”

在马文才“果然如此”的表情中,那学官露出茫然的表情。

“所以他答应了,到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之外。”

“我就知道……等等?”

马文才抓住了什么,愕然道:“他答应了?”

“是啊,刚刚答应的。”

学官笑着点头。

“他说他的家将在淮南郡附近失踪,原本就是要去淮南郡打探的。送马可以走驿道住驿站、走官运船用的水道,会节省不少时间,所以可以帮我们把马送到淮南郡再离开。”

学官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笑眯眯的。

“在此期间,我们再修书让馆中原本的骑射先生直接到淮南郡和姚华交接,就可以两边都不耽误。”

这不可能!

这不可能!

马文才匆匆向着学官们行礼告辞,在学官们惊讶的表情中直奔北馆骑射先生住的小楼。

他的脑子中一片纷乱,各种奇怪的念头纷杂而来,内心的挣扎让他神情分外严肃,奔走的气势惊人,路上所遇学子无不纷纷避让。

他要是王足的人,没必要现在去浮山堰。

因为浮山堰的计划这一世根本不是王足提出的,这时候正是要撇清所有干系的时候。

他要是朝廷的参军,也没有理由接受这样的任命。朝中有明令地方将领不可受地方官员节制,即便会稽的太守是衡阳郡王,郡国也有自己的府兵,若无朝中将书,王足麾下的将领不可与地方官员有任何私下的接触。

姚华要么就是不懂梁国律法,要么就是另有所图,否则他和会稽郡府的差吏一起出行,本就是会给王足惹麻烦的事情。

除此之外,马文才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真的是想去浮山堰的,他之前推测了那么多,甚至做好的最坏的打算,可现在这姚华的所言所行,诡异中又透着坦荡,真真假假之间,竟让自己看不出他的真实所图。

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糟糕到马文才已经不耐烦再去左右猜测,“王足”这把利剑只要一直悬在他的头上,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束手束脚。

到底是王足发现了什么,还是纯属巧合,他必须要做些什么,否则成天疑神疑鬼,他还如何继续行事?

马文才心头各种念头浮现,可脚下步伐却丝毫不慢,在问过姚华的具体住处后,他如同一阵急惊风般到了那处院落。

命令了风雨雷电在外看守,不得放人入内,马文才踏入了这座小院附近。

此时姚华正在收拾行装,尤其是马文才那一大箱子钱,必须要串好带下山去换成容易携带的布帛细软,所以马文才来时,姚华正蹲在院落一处有光的地方,认真地数着小钱。

“一百七,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二……”

看到姚华数着原本属于自己的钱,马文才一阵肉疼,追寻真相的想法越发迫切。

然而他还没有开口,正在数钱的姚华立刻敏锐地抬起了头来,眼神犹如电光一般看向院门处。

“谁在那里?!”

马文才深吸了口气,从竹门后推门而进。

“是你啊!哎,我刚才数到哪里了来着?”

姚华看见来人是谁时表情顿时一松,拍了拍脑袋,满脸懊恼的放下了手中的钱串,丢回箱里后站起身。

“马文才,你来的正好,早上学官来找我……”

姚华见到慷慨大方的马文才,立刻高兴的准备和他絮叨这件瞌睡就送枕头的好事。

“他们说,馆中恰巧……”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马文才已经走入了院中,眼神锐利的打断了他的话。

“姚参军,你到底是什么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宿主武炼巅峰天才小毒妃绝世武魂武映三千道庆余年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遮天无限恐怖逆天邪神
相关推荐:
锦夜来否制霸影坛[重生]告诉大雄我爱她[希腊神话]海妖兼职无常后我红了未来之全身是宝薄雾[无限]望春风与猫主子们斗智斗勇[网王]孤注一掷
作者祈祷君其他书:
开端 龙裔 木兰无长兄 寡人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