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32、皇帝读书

汪舜华本来想让皇帝在主敬殿读书,这样方便照看。

但是群臣不同意,因为文华殿是太子使用的,皇帝本来就是屈就了,何况后殿!

汪舜华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使用武英殿,这里是传统的皇帝经筵的地方。

隔着中轴线,要过去倒也近便。从文华门出来,穿过左、右顺门,就到武英门,权当是散步锻炼身体。

左右顺门地位特殊,自然也会物尽其用。此前,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就设在左顺门南北两侧庑房;如今汪舜华把右顺门的庑房全部给了正在编修实录的翰林院。

太子亲王开始读书叫出阁,皇帝开始读书则是开经筵。这是相当重要的事,有实际意义,也有象征意义。万历宠爱郑贵妃和她的儿子福王,迟迟不让皇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光宗出阁读书,被群臣骂的狗血淋头。

皇帝都要读书了,也就算是小大人了,那么先帝的后妃就不适宜在居住在东西六宫里。

因此,三月初,正式奉太皇太后移居仁寿宫,皇太后汪舜华移居清宁宫,这里距离文华殿最近;原先住在这里的荣王搬到仁寿宫跟随太皇太后;沐琮等忠烈之后则搬出宫,暂时到东苑居住,允许他们骑马入东华门;此外,杭贵妃等先帝嫔妃则移居英华殿和咸安宫,这里本来是礼佛的场所,倒是很适合太妃居住。考虑到武则天的典故,汪舜华下旨,以后太妃太嫔们不到六十,不得与嗣君见面。

太妃们很高兴的拜谢,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倒是不敢有别的想法。明朝不是唐朝,皇帝要是敢胡来,大臣就能掀桌子。

只是皇帝毕竟年少,舍不得母亲;汪舜华自然也舍不得儿子,因此,皇帝也跟着到了清宁宫。

清宁宫的规模很不小,最外为徽音门,里面是麟趾门,主殿是清宁宫,前后左右还有四个小宫: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

现在汪舜华带着儿子住在清宁宫,齐王和三位公主则居住在几座小宫里。

只是这样一来,诺大的紫禁城,倒是只有这一片热闹了。

当天一早,汪舜华亲自给儿子总角,吩咐他:“要好生跟着老师们学习,将来才能治理好国家,继承你父亲和历代祖宗未竟的事业。”

皇帝磕头。

当下母子俩摆驾武英殿。

按照惯例,皇帝经筵,会有一大群的勋贵重臣陪着;汪舜华觉得很没有必要,因为皇帝现在还小,学的东西都是基础的、全面的、系统的,自然也是长期的;不是为了彰显重视儒家隔三差五的来一趟,也不同于一般的日讲,因为皇帝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呆在这里。

勋贵们现在都领着差事,重臣们更是很忙,没有必要耽误大家的时间。

当然,头一天上课,架势还是摆齐了。

此前,汪舜华已经和群臣商量,经筵安排在春秋两季。命于谦知经筵事,高谷等五位学士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詹事府、翰林院主官侍班;日讲则由詹事府几位官员讲读,不用侍班、侍仪等官。一般的书籍,伴读十遍,讲说大义;但是圣贤经典,要前后诵读百遍。当然不可能一次读完,每天也不可能只读一样书,要交叉进行,提高皇帝读书的兴趣。

每天早上卯时中到武英殿早读,辰时开始上课,午时中下学;吃完饭,休息一阵,下午未时上一个时辰,讲官的事情就算完了;皇帝跟着勋卫再练一个小时的武。每月休息三天,也就是官员们的休浴日;此外,冬天上课的时间推辞半个时辰。

汪舜华计算着时间,皇帝早上六点就要准时早读,真是辛苦;群臣有点遗憾,大家本来觉得还可以更早一点,让皇帝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到武英殿读书,汪太后始终不肯,那就只有算了。

考虑到老师一站就是几个时辰,非常辛苦,于是下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站着,让皇帝听清楚;但是皇帝诵读的时候,可以坐着。”

都是人,相互理解。

同时交代戴荃:“要提醒皇帝,及时赐茶、赐饭。”

日讲是每天都进行,又是詹事府的专职,就不需要特别的赏赐了;只是经筵讲课的都是元老重臣,所以需要特别的赏赐。

此前诸官自然已经得到了吩咐。邹干等人很是感激,相互议论:“太后皇帝尊贤爱士,此乃斯文之幸。”

李绍也说:“我朝最重经筵,以为讲学第一事,意在使帝王的讲学不致间断,以收持之以恒之效。只是天长日久,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尤其进讲儒臣无帝师之名,官秩又卑,实无尊严可言,天子若是不愿学习,往往以风雪或者身体抱恙免学,着实无奈。”

大家半是庆幸、半是叹息的听倪谦说起一件事:“景泰元年开经筵,先帝每次去听课,就命内官撒钱,任讲官捡拾,号称‘恩典’;后来还是汪太后劝说住,这才待讲官以礼。”

他发出感叹:“太后虽是女流,却是礼贤下士;我等能遇此贤主,也是幸事。”

群臣纷纷颔首,只是走在最前面的于谦没有说话。

前往武英殿的路上,凤辇上的汪舜华没来由的想到了当年从内官嘴里知道景帝干的蠢事。

内官是当做趣事跟皇后报告的,然而汪舜华却不能当做有趣,反而要整肃衣冠,正颜劝谏:“天地君亲师,君虽然在前面,但也要尊重老师,彰显自己礼贤下士。”

景帝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有趣,好歹皇帝,场面话能说:“知道讲官辛苦,所以犒赏他们辛劳。”

汪舜华劝说:“你这样让他们捡钱,哪里是在犒赏,分明是在拿人当猴儿耍。所谓‘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纵使讲官面上称呼皇帝英明,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士大夫会怎么想?如果你连讲官都不尊重,那么其他的文官呢,他们能够得到尊重吗?皇帝不尊重文官,那么中官又会尊重朝臣吗?朝臣会愿意为你效命吗?”

景帝马上警铃大振,想到当时还没有回朝的太上皇,也是有儿子的,必须端正态度。于是以后再没干过这种事,而是按照汪舜华的建议,老师讲完了就赐坐、赐茶,如果时间稍微晚一点,还要赐饭;如果是遇上经筵,讲课的老师赏赐银一两、绢帛两匹;其他讲官侍从官则赏绢帛一匹。

当然景帝能听进去这些,不单是宠爱汪舜华,而是确实尊重知识分子。藩王出身,兼之长期不得见天日,此前能够结识高级知识分子的机会实在有限,本能存了一份敬畏和尊重。

汪舜华的思绪回到很久以前,看景帝一身疲惫的回来,听他说:“上次去文华殿侧殿,看到翰林院吕原、倪谦二人在教小内侍读书,我就在殿中的椅子上坐了坐;结果前两天我再去,他们居然都站着讲书。我问他们原因,两人回答说:‘君父坐过的地方,臣子不能再坐。’既然如此,我以后出巡馆阁部院,就都不坐了,免得辛苦了各位先生。今儿去兵部找于先生商量北方的事,站了一下午。”

汪舜华真心觉得,景帝不应该受到那样的待遇。

戴荃给皇帝介绍了今天参加经筵的国家重臣和侍奉日讲的老师,汪舜华则隔着珠帘吩咐:“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臣,你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跟着他们好好读书求学,做一个有学问、有品性、有担当的好皇帝,以后承继你父皇的大业,更好的造福苍生社稷。”

皇帝听得半懂不懂,但是群臣听得很熨帖。

今天是皇帝上课的第一天,由邹干进讲《三字经》。此前,戴荃和永安公主已经开始教皇帝读书认字和一些礼仪、道理。事先经过演练,加上书也是提前学过,皇帝不仅礼仪规范,而且诵读准确,大家都很满意:皇帝很聪明,这样培养,假以时日,一定是个盛世明君。

看着汪太后的目光也变好了些:这个女人虽然不走寻常路,但确实是为了皇帝好。

跟在皇帝后面一起上课的还有从几个和他同龄的孩子。此前,汪舜华下令在文武勋贵子孙还有京城里选择适龄儿童,陪他一起读书。这样有比较才会有进步,皇帝才会有向上的动力;此外,也方便他以后用人。

于谦还没有抱上孙子,高谷、萧滋的孙子年龄都不小了,商辂的长孙汝谦比皇帝小一岁,倒是不错,他的父亲商良臣也是颇有名气的才子;李贤的次子李钦和皇帝同龄;程信的三儿子敏行比皇帝大两岁,他哥是天下闻名的神童,估计他也不会差;另外一个神童李东阳的弟弟李东川,和商汝谦同龄,也让他进去了;刘中敷已经去世,儿子刘琏职务不算高,但是勤勉清廉,敢于言事,其子刘机今年只有六岁,虽然比不上程敏政李东阳,但也相当聪明,于是选了;当然还从勋贵子弟中选择了几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危险关系绝世武魂天才小毒妃武映三千道逆天邪神无限恐怖宿主遮天超级系统庆余年
相关推荐:
饲养邪神的调查员理想国度东北虎啸火热的年代法兰西不缺皇帝旧日剑主大唐键侠恐怖堡的女儿你的帝国蓝星殖民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