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204、女人的问题(二)

建极六年正月初一,在李贤的建议下,双方终于达成了妥协。

首先是正本清源,对《大明律》中相关条款进行修订。

应该说,《大明律》其实也不是完全只有冰冷:在男人犯罪、五年不娶及逃亡三年不还、假冒欺瞒,都可以提出退婚,不追聘礼。

此外,也继承了以往的“七出三不去”,也就是在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的情况下,不许离婚。

但对于汪舜华来说,远远不够。前面的还好,只是对恶疾作了说明,如果是婚前患病,各回本宗;如果是婚后患病,不好意思,你好好照顾,男女都一样。

对妇女权力的保护,无非已婚、未婚两种。

首先是未婚女。

订婚权啥的真没法争取,未嫁从父在那里管着,只是正式将十六岁以上方能结婚写进律条,宗室勋贵可以一刀切,民间不能限制太狠。同时,让女子在懂事后不马上出嫁,而是继续为娘家做工创造财富,可以有效遏制民间杀女的风气——虽然重男轻女,但女儿也是自己的,只要能够养得活,或者能带来好处,正常人不会杀人。当然,肯定会助长压榨女儿来养儿子的风气。同时,重申民人百姓,夫妻年满四十而无子,才能纳妾一人,否则笞刑四十下;纳妾自然不用三书六礼,但也要有聘书,过门之后,不能随意打杀发卖,否则按律处置。

重点是财产权。明朝只是在户绝的情况下,才承认未嫁女的继承权。现在规定,如果有兄弟的,在室女享受兄弟聘财一半;如果没有兄弟,则田宅及财物允许其女继承,同宗叔伯兄弟及其夫不得争执——群臣当然反对,古人家族观念浓厚,女儿是外人,给了女儿,就等于肥水流入外人田!但是汪舜华也很坚决:“现在国家百废俱兴,必须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女人占天下人口的一半,结婚生子,绵延子嗣,都要靠她们,如果不充分保护她们,那么中兴大业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是已婚妇女的权益保障。

先是定罪,这个最明显。以前夫妻相互犯罪时同罪异罚,妻子殴打丈夫,杖一百,其他的,比外人罪加三等;而丈夫殴打妻子,没有达到折伤的,不追究;达到折伤以上,比外人减罪二等。

当然这个折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跌打损伤,是说对身体造成了重大伤害,不管刀斧所伤,还是损伤筋骨皮肉,反正出血不止,或者瘀血停积于脏腑。

汪舜华看的心惊肉跳,直接摆手:“这样就是能离婚,都只剩半口气了,还离啥?”

因此下令:“这一条男女都一样,只要动手,告到官府,就可以判决离婚。”

刑部尚书程信还想争取一下:“如果只是打耳光之类的,就让两口子离婚是不是太不人道了?”

汪舜华毫不退让:“家丑不可外扬,都能闹到官府了,可见两人实在不合拍,即便不离也是相看两厌,没必要再处下去;如果伤到一定程度要问罪,同等处理。”

下面的还反对:“万一女人把丈夫打伤了怎么办?”

汪舜华的声音有点冷:“男人本来就在体力上占优势,你应该问女人打不过男人被重伤怎么办。”

然后是财产权。明代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法律规定:凡妇人夫亡无子……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现在则改规矩,大家族前提下,妇女改嫁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还有继承的夫家家产;如果已经分家,父母妻子女均分家产。至于命妇,也允许改嫁;当然改嫁之后,俸禄就没有了,除非你后老公也是命官。

然后是离婚权。基本是按以前来的,没有太大变化。即存在纵容或强迫妻妾与人通奸,夫逃亡过三年,殴打妻子或其亲属,典雇妻子等行为的,官断义绝;此外,以前规定,祖父母、父母…若非理殴子孙之妇…致令疾废者,杖八十,笃疾者,加一等,并令归宗。

还有妻妾数量以及相关的规定,亲王有二妾,郡王及以下包括各级官员和有功名的士人,可以有一个妾;百姓年满四十无子的可以纳妾一人。当然这些妾是良妾,王公的妾还可以得到朝廷册封;你要是有钱想多养几个,也不犯法;但是注意,良妾的地位比妻弱一点,但也不是买卖之物。亲王郡王娶妻满三年,才能纳妾;王妃死后,侧妃不能转正;除非以后儿子袭爵,升格为太妃太夫人。

官员百姓包括将军中尉的妾朝廷不管,反正没有爵位要继承;但是有一点,以前丈夫死了妻妾要斩衰三年,妻子死了丈夫齐衰杖期,也就是一年;妾是没有的,当然她的儿子要为父亲嫡母生母分别服丧,都是三年。

现在规定,妻妾为夫斩衰三年不变,三年之后改嫁,男方要给一定的嫁妆,其中妻子部分已经有了规定,妾室就给一年生活费。如果妻妾先亡,夫为妻服丧齐衰杖期,为妾降三等,缌麻三月。

这对男人基本上没有影响;但子女也要为母亲服丧,嫡母生母三年,没啥可说的,其他的儿子也要为这个庶母服丧一年。如果不严格遵守,被言官弹劾,轻一点丢官,重一点丢命。

可以想象,除了确实想要继承爵位的王公,官员百姓不会对此有太大的需求。

与此同时,对民间盛行的“收继婚”进行了规定。“收继婚”自古就有,尤其在游牧民族极为盛行,男人死后,妻妾归属其继任的兄弟甚至儿孙;儒家对此认为乱伦,并立法禁止。

明朝明确规定,娶父、伯、叔寡妇者判斩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绞死。但在社会下层特别是贫困人家,弟娶寡嫂仍然常见。

汪舜华很清楚,收继婚这种习俗之所以在民间屡禁不止,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娶老婆是需要钱的,但是穷人没钱怎么办?反正哥哥死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还省了一笔钱;而对于女方来说,有了男人供养自己,还能够继续留在丈夫家里,对自己或许不那么重要,但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都是自家人,叔叔照顾侄子,总比外人对老婆和前夫生的孩子好,尤其是女儿。

现在允许甚至鼓励妇女改嫁,而且允许她们带走一笔财产,那么谋杀之风也会更加盛行。以前是为名誉,以后还要加上为了钱财。在利益面前,不要对人性抱有太高的希望,毕竟女人身居深闺,只要娘家不出头,生生死死的谁在乎?谁没事出头?人命关天,换句话说,谁会陌生人赔上自己的命?——如果允许妇女在婆家选择再婚对象,那么选择杀人的自然会少很多。

因此,对收继婚,进行了适当的放宽。首先是对象,针对的是妻和官府承认的妾,这些人改嫁官府甚至朝廷要管,其他没有登记在册的妾,没法管,也管不了。

然后就是范围。明确只能同辈转婚,严禁尊卑结姻。也就是娶父、伯、叔或岳父、舅舅等长辈或者子孙等晚辈的妻妾,均要问罪;但是如果娶了同辈的寡嫂或者弟媳,朝廷不追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严禁以尊为卑,以妻为妾。哥哥死了,弟弟还没有娶妻或者老婆死了,嫂子嫁给他当大老婆,朝廷不管,但是如果弟弟老婆还在,嫂子只是当小妾,那么不行,婚姻无效,离异,男方杖责四十;反过来说,哥哥死了,他的妾被未婚的弟弟明媒正娶回家当大老婆,可以。

此外,还有关于通奸、强奸的各项规定,基本沿用以前。

然后就是大家关心的节妇问题,采取分类对待的办法,一是已经旌表的妇女,按原有的政策执行,但是免税只限于她生前,也就是她去世以后,还是要照章纳税的,另外就是严格限制免税的范围,和秀才一样,80亩;二是以下的守寡妇女,明确以后不会旌表,所以不管你是未嫁亡夫的,还是结婚不就死了老公的,也不管你有没有孩子,守或者不守,你看着办;二是三十到五十的守寡妇女,官府鼓励你再婚,差役田赋是不可能免的,但是可以赏银一两,布帛两匹——当然只此一次,免得有人骗钱;命妇夫丧三年,准许以诰命改嫁,但不再享受工资待遇;不愿意改嫁的,那就等你到年龄以后再说;三是五十岁以上的,各地尽快呈上来,一起批了。考虑到这毕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此特别下旨:受到表彰的妇女,每人赏银十两,布帛十匹。至于贞节牌坊?那就每个府集中修建,以前这种是地方出钱,再找乡绅什么的赞助一点,还不如直接给寡妇来得实惠——当然这是汪舜华这种俗人的想法。所需的款项,由各地自行筹措。

当然为了确保能够顺利实施,还有补充规定。比如夫丧服满,果愿守制,而女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及夫家之祖父母、父母、叔伯强行逼其改嫁的,杖二十;期亲加一等,大功以下又加一等。《孔雀东南飞》里是刘兰芝的哥哥逼着她改嫁,此前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巴不得你守节然后换个贞节牌坊光宗耀祖呢;以后可就说不好了。

和这道圣旨一起下发的,是禁止缠足的旨意。

比起旌表节妇,对缠足的规定严格很多。毕竟改不改嫁是你自己的事,朝廷只是不表彰而已;但是缠足,这是明令禁止的。

起草这份文件的李贤,他是有女儿的,两个,都在宫里养着,没有缠足。如果不做到位,以后女儿的日子会很难过。

全国百姓,不管名门望族,以及诗礼之大家,还是平头百姓、倡优隶卒,俱遵王制,建极元年以后所生者,严禁裹足;五十岁以下者,必须放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父兄夫其子有冠带者,一律革职查办;民则交付府县衙门责八十板,其父、兄、子三辈不许参加科考;鼓吹缠足者,一律革去功名,永不叙用。

中国人是想做官的,只要跟科举挂钩,什么都好说了。

汪舜华点头,加了一点:“若有举报属实者,每人次赏钱一百文。”

李贤奏道:“只怕市井流氓无赖借此调戏妇女。”

汪舜华想起来了,脚在现在是很敏感的部位,不可能直接漏出来。要是真有流氓无赖上街扯女人的裙子查看是不是小脚,那估计真的要出人命,只得免了。

民不举官不究,不过举报属实了,就要严肃处理。

协议离婚的家产怎么分他们自己去商量,官断义绝的,如果是女方的错,那娘家就把自己闺女接回去,啥都别说,如果特别过分的,男方要追讨聘礼,你也只能给;如果是男方的错,比如强奸、嫖娼之类的,不好意思,聘礼不要想了,嫁妆还得带回去;另外如果有了孩子,就不要跟着有罪的一方了,免得把孩子带坏了,一方有条件的话,还应该给点赡养费,毕竟这年头女人不能出门挣钱——当然这一条基本是白说,市井的混混能让你把孩子带走就不错了,要儿子的不说,要是把孩子卖了应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一旦发现这种事,有罪。

群臣实在没想到保护女人和中兴大业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但是大家都知道,汪太后是女人,她要保护女人,那就由她去吧,等过些年她挂了,再改回来就行了——当然主要原因不是这个,而是汪舜华引用了一段后代的心灵鸡汤:“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老弱妇孺和底层农民的态度,则考验着这个民族的良心。”

好吧,就你有良心。

这两道禁令自建极六年三月起施行。

但是规定和执行是两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危险关系绝世武魂天才小毒妃武映三千道逆天邪神无限恐怖宿主遮天超级系统庆余年
相关推荐:
饲养邪神的调查员理想国度东北虎啸火热的年代法兰西不缺皇帝旧日剑主大唐键侠恐怖堡的女儿你的帝国蓝星殖民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