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五百三十章 蔡京罢相

现在天下各处都有烽烟。

齐鲁有陆阳,河东有田虎,荆湖有王庆,江南有方腊。

西北还有老对手西夏。

战争发生之处,必会使当地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大宋兵马就算能重振雄风,一口气把五路敌手全部剿灭。

国力也会受到重创。

他赵佶的身后名,就算没有靖康之耻,也已经烂了。

此等大劫,不亚于李唐安史之乱。

而现在离东京最近的陆阳便是赵佶的头号眼中钉。

西夏虽强,不过其远在河套,离东京千里之遥,中间有许多坚城险关可以据守。

西军最近征伐西夏也是连战连捷。

陆阳却不一样。

他所在的山东与中原紧紧相连。

更别说现在应天府已经落到了齐国手中,六万兵马驻扎应天府,只要急行军,三天之内就能开到东京城下。

中间没有任何险关阻隔,开封附近更是一马平川。

正适合梁山大批马军行动。

可以说东京已经被齐国拿刀架到脖子上了。

总得有些反应了。

可是现在大宋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战线开的太多,同时跟五个对手打,手中的精锐兵马严重不足。

尤其是东京河北两地的禁军在和梁山的交手之中损失惨重。

现在很难再抽出兵力,大规模的征伐山东。

除非调集西军。

朝堂上,众臣清一色的装死。

赵佶怒道:“应天府都失陷了,众卿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宿元景看朝中大臣都不愿意出来,于是便叹了口气。

“陛下,臣到是有个主意,只是不知能不能行。”

赵佶一看,这种紧要关头,还是得看宿元景这些真正有本事的大臣。

“宿爱卿快快讲来。”

宿元景道:“陛下,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要想对付外敌,还是得先解决我们内部的问题。

以臣之见,不如与西夏修书议和,暂且罢兵。

调动西军精锐,四处平叛。

待到内乱夷平,再处理西夏也不迟。

西贼最近几年与西军交战,类遭败绩。

也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应该不会拒绝。”

赵佶思虑了一番,这好像是唯一的办法了。

“好,准奏。只是调动哪路兵马,选何人为将,爱卿可有腹策?”

宿元景道:“回禀陛下,熙河路经略刘法,带兵有方,谋略高深。开疆扩土,屡建奇功。

可以其为帅,领熙河路兵马三万。

再有环庆路兵马副总管姚古,名将之后,武艺高强。

可领环庆路兵马两万为副帅。”

赵佶问道:“只凭这五万人,如何讨伐梁山。”

先前童贯和高俅各自带领十余万人征讨,都弄得灰头土脸,大败而归。

如今只命刘法带领五万人出战,赵佶觉得有些少了。

宿元景道:“陛下,这五万人并不是攻打梁山的。”

赵佶却有些疑惑,我让你出主意怎么对付梁山,你给我拐弯抹角的干什么。

宿元经没有让赵佶等候太久。

“所谓征战,其本质是两国国力的比拼。

比的是兵马,人口,钱粮,后勤。

我大宋富庶,首屈一指。

不管是梁山还是西贼,只要我大宋能够正常收到赋税。

要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陆阳占据山东,虎视中原。

固然该灭。

但梁山现在锋芒正锐,强行挫其锐气,只怕会损伤过重,得不偿失。

以臣之见,当先诛王庆,收复荆湖。

再灭方腊,畅通漕运。

两面夹击,困死田虎。

最后再以举国之力,泰山压顶之势,绞杀陆阳。

方为上策。”

宿元景的计策老成持重。

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赢,而是如何保证后路。

让自己就算败了也不至于一败到底。

王庆占据的房州等地就像是一把刀子,死死的堵住了大宋朝廷的退路。

淮西军现在已经占据了房州、均州、襄阳府、光化军、邓州、归州和夔州。

再进一步便要攻打西京洛阳。

宿元景考虑过梁山的战力,他已经提前做好了朝廷打不赢梁山而被迫迁都的打算。

毕竟东京城周围一马平川,交通便利,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无甚险阻。

太平时节是货物的最佳集散地,经济极其繁华。

一到战乱的时候,敌人的大军来去也十分方便。

在战争时期,东京是不适合作为都城的。

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不好,十分的危险。

若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临事行在。

首选必然是西京洛阳。

洛阳作为大宋陪都之一,经济繁华,人口稠密。

城墙坚固,守军颇多。

东京城四周都是平地。

而洛阳城不同。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东有虎牢关、汜水关。

西有函谷关。

北面是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洛河也不会缺水。

易守难攻,远胜东京。

就算西京也守不住,还可以退往江陵。

江陵府地处中心,抱山环水。

也是个极佳的迁都之地。

实在不行也可以学唐明皇幸蜀。

有蜀地之险,不愁没机会东山再起。

但这一切行动的前提,都得先剿灭王庆。

毕竟王庆现在就对西京虎视眈眈,还堵住了朝廷往西南去的道路。

再就是讨平方腊,大宋朝的粮饷大部分都从江南来。

江南一日不平,大宋就只会越来越穷,直到最后打不起仗。

至于田虎,已经被夹在了群山之间,早晚是冢中枯骨。

不必理会。

最后再用全力剿灭齐国。

此计虽然老成,却不和赵佶的心意。

“嗯,此事便容后再谈。”

宿元景一看赵佶的脸色,便立刻缄口不言。

既然皇帝不愿意采用自己的方案,他再说下去也就是浪费口舌。

蔡京悄悄看了一眼自己身边杨戬梁师诚和王黻几人的脸色,见他们几个都是面无表情,呆若木鸡。

经过了这几场大战,他们心中都明白现在不是和梁山死拼的时候,双方保持默契,不战不和,慢慢收拾掉梁山的盟友们才是上策。

他们几个也支持宿元景的办法。

只是因为此事不和皇帝的心意,几人就闭口不言。

让他们拿出更好的办法,他们也办不到。

蔡京却不能沉默,因为皇帝正在气头上,蔡攸丢了应天府,不让皇帝把这口气除了,蔡攸的仕途就完蛋了。

朝会不欢而散。

蔡京下朝以后,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单独去宫中拜见赵佶。

两人宫中谈了许久。

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蔡京出宫门的时候,脸上却带着许多释怀和轻松。

几天过去,皇宫中突然传出一道圣旨。

痛斥奸臣蔡京祸国殃民,结党营私,欺上瞒下,贪婪无度,以致天下大乱。

剥夺蔡京一切官职,贬为平民。

百姓们听闻此事,顿时觉得皇帝还是有些眼光的,能处理这个大奸臣,大宋朝廷还有救。

在党争中被蔡京压迫的官员们纷纷庆贺这件大喜事。

蔡攸也在第一时间赶回了太师府。

此时的蔡京依旧坐在书房的大案后面。

只是脸上已经没有了往日凌厉的气势。

蔡攸喊道:“父亲。”

蔡京睁开了眼睛。

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

“来了,那就吃过饭再走吧。”

说着他便要站起来。

蔡攸连忙上去搀扶。

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留下来。

“是孩儿没用,连累了,父亲。”

蔡京笑道:“我已年过古稀,没几年好活了。不趁着晚年安享快乐,死把着朝中大权有什么好的。

只是你以后得千万小心。”

“是,孩儿明白。”

蔡攸丢了应天府的事情,惹得赵佶愤怒异常。

往常,天下大乱或者有大规模天灾导致民不聊生之时。

皇帝都会下罪己诏,或者在朝中找一个人神共愤的大奸臣背锅。

蔡京便是主动找皇帝承担下来了这个责任。

将天下大乱的一切原因都背在自己一个人身上。

一来是蔡京对官场之事却是厌倦,快八十岁的老人,实在是干不动了。

二来也希望赵佶看在自己忠心的份上照顾照顾蔡攸。

果然蔡京罢相之后,蔡攸失陷应天府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蔡京在朝中的政敌们不是没有上折子攻击蔡攸,只是这些折子赵佶连看都不看。

最后朝廷对梁山也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还是按照宿元景的计策,先修书与西夏停战。

再调集大军剿灭王庆。

王庆那边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一直没有朝廷大将率军征讨。

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再不动手,等淮西军拿下西京,东进郑州,就要和梁山军左右两翼夹击东京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超级系统无限恐怖武炼巅峰武映三千道宿主庆余年天才小毒妃逆天邪神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遮天
相关推荐:
神魔印记猎人:我的念能力是斩魄刀我在三国能网购东京女友图鉴极道之天下魔主八条物语末世之我有八条命夭寿!霸总他从书中来当书中大反派回不去之后穿书后反派全家都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