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32、137

在除夕来到之前, 桓?已领旨,率军三十万代天巡边。

临行那天, 锦宜并没有前去相送。

这天下之大,却只有她跟桓?两个人才明白, 这一场分别到底意味着什么。

锦宜不敢去送,只是怕自己会无法自持。

这是要去出征,若是儿女情长的哭个不住,怕是有损士气。

她更加不想在这别离的时候,让桓?看见自己痛哭流泪的样子。

只是在大军出城往北而去的时候,锦宜乘着马车,悄悄地出长安, 在十里坡的长亭之上北望, 远远地似能看见那象征着主帅的大纛,在万军丛中显得格外打眼。

大纛飘摇之下,是桓?于马上的端然身影,背后的红褐色大氅犹如一面旗帜在风中烈烈。

他并没有回头。

也许两个人心里都知道, 他们不能在此刻见面。

若是这会儿相见, 所谓的“送别”,也许就无法成行了。

手帕都给泪浸透了,锦宜扶着柱子哭的浑身无力。

直到看着队伍消失在目力所及,奶娘跟姜老夫人并几个嬷嬷们围着,边劝边扶着她出了长亭。

锦宜回到府中,恰桓老夫人也来探望,彼此相见, 老夫人见锦宜双目通红,心疼不已,上前拥入怀中,彼此又哭了一阵。

还是锦宜强忍伤感,道:“只是暂时别离而已,他日三爷必会凯旋归来,是我的不是,倒是惹得老太太也掉了泪。”

桓老夫人道:“你们才新婚燕尔,这会儿分开,若还不掉泪,那也不是亲热夫妻了。我的儿,我只是怜惜你太过懂事。”

两人携手入内,说了半晌的话,老夫人百般抚慰,又叮嘱锦宜不可过于想念,只好生地养着身子就是。

老夫人因又说道:“这府里本就人少,玉山这一去,又是大过年的,你孤零零地岂不凄惶,不如去我那里,让我守着你。”

锦宜道:“老太太虽是好意,但三爷才离了府,我若再去了,这府里就真的空了,我只想着要好好地留在这府里,直等到三爷回来才好。”

老夫人不住点头:“难为你有心。那好,只是你若是觉着孤单了,就常常过去走动,可记住了?”

锦宜答应。

很快便是除夕,爆竹声中,万家灯火。

只因为先前辅国带兵巡边,且三十万大军里也有不少长安的青壮子民,这一年的春节便有些别样的肃然意味。

***

除夕这夜,在桓老夫人相邀下,锦宜夜间便去了桓府。

因桓?巡边而去,府内人心各异,桓老夫人故意要大操大办,免得桓?一离,就透出一股凄惶气息,因此看起来倒要比往年更热闹些,戏酒等一应不缺。

桓氏族人老幼齐聚府上,陪着老夫人守岁。

只是并不见长房的莫夫人跟桓素舸,锦宜只隐隐听说大夫人病了,素舸正在跟前伺候。

长房的两位少奶奶倒是在席间起坐伺候。

一直到了子时,外间鞭炮齐鸣,哄闹非凡。

桓老夫人将锦宜抱入怀中,生怕惊吓了她。

门外,几个小幺儿蹦蹦跳跳,看放烟花炮仗的热闹,八纪这个平日里最爱闹的,这一次反而异常的安静,只在门口站了一站,就回到锦宜身边儿来静静坐着,偶尔同阿果说几句话,竟像是寸步不离似的。

锦宜不想在桓府留宿,吃过了团年饭,便乘轿往毅国公府而回,幸而两府之间相隔不远,不多时便已经到了。

今夜姜老夫人也并没有回去姜主事家里,只也跟奶娘一块儿陪着锦宜,并蓉儿丫头一块儿,同车而回。

车外,却是丁满跟八个侍卫骑马,并六个随从小厮,另外却还有一个人,竟是八纪。

一行人回到国公府,小心伺候着锦宜下车往内,八纪同丁满说了几句话,便陪着锦宜奶娘一行人入内。

锦宜毕竟觉着身上有些劳累,倒不是在桓府应酬的累,而是因为桓?不在,就仿佛也把她的一半神魂也分着去了,虽然一心要回府来,但想到回到房里也不会见到他,那种疲累几乎把她拍倒在地上。

直到进房,锦宜才反应过来八纪还跟着,因回头道:“你不在府里陪着老太太开心,怎么跟着来了?”

八纪笑道:“老太太跟前儿又缺不了人,索性我跟着姑姑过来。姑姑别嫌我就是了。”

锦宜见他笑嘻嘻的,心一软:“又胡说了,谁嫌你?就是怕这里冷清,你觉着无聊罢了。”

八纪道:“只要跟着姑姑,哪里会无聊?对了姑姑,今儿阿果弟弟还说也要过来呢,我怕你嫌烦,你若不嫌,改天我叫他过来如何?”

锦宜对奶娘道:“听听这话,说的我跟万人烦似的。”

又回头吩咐嬷嬷:“叫厨下准备些宵夜,就要醍醐饼,南瓜酥,鸡肉馅的烫面饺子,还要两碗鱼汤。”

八纪道:“怎么姑姑的口味跟我一样?”

锦宜笑道:“这就是给你的,我也喝半碗汤。”

八纪呆问:“姑姑怎么连我爱吃什么都知道?”

“我连你爱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是白蒙你叫一声姑姑?”

八纪却也正是长身体的半大小子,先前在府里头并没有好生吃什么,如今到了这府里,不知为何心胸有些敞开之意。

不多时厨下送了饭上来,八纪便呼啦啦地吃了,锦宜在旁陪着吃了半碗鱼汤,又吃了两块南瓜酥,倒也有些困了。

当即叫嬷嬷们安置八纪的下处,自己盥漱过了,上床歇息。

***

从初一到了十五,这期间八纪几乎都在府里头混,不仅如此,也把阿果召了来。

期间锦宜也自回过郦府,八纪却也颠颠地跟着前往,这一去,又把子邈也叫到了府里。

这几个聚在一起,这府里自然便有了声响,竟比往日还热闹。

加上林嬷嬷跟奶娘也带了小平儿过国公府来住了几日,因此这大节下,锦宜倒也没怎么空闲去牵肠挂肚愁肠百结的。

只是过了上巳后,翰墨开了学,八纪跟子邈不免都要回学堂里去。

先前阿果在读家里的学塾,但因他性子从来都古怪,且又有了个当太子妃的姐姐,所以先生也不敢过分约束他,任由他要来则来,要去则去。

奇怪的是,阿果虽然不似八纪子邈一样能说会道,但只要他静静地坐在旁边,就算什么都不说,锦宜都会觉着心中格外安稳些。

不知不觉中过了正月,有消息报说大军已经将到秦关,而戎人也纠集了先有的十八部族,形成联盟之势,开始围困秦关。

可以说,朝廷的援军来的正当其时。

就在边关之战如火如荼之时,桓府之中,也发生了一件事。

先前因桓素舸自剪了头发誓要出家,因碍于年关将近,所以老太太叫压着这件事不许人张扬。

年下大夫人跟素舸没有露面,大夫人病了是真,但素舸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打剪了头发后,她便执意要出家,因为桓老夫人未曾答应,她便开始绝食。

正莫夫人在锦宜那里碰了个钉子,见素舸如此,更是心焦气恼,又不敢再去老太太面前哭诉,只得百般地劝慰开解。

不料素舸竟像是绝意求死一样,自此果然水米不进,不管是两位哥哥,嫂子,还是母亲劝说,都毫无效果。

在桓?领旨出城的那日,素舸也没怎么……就晕死了过去。

趁着她昏迷之时,大家才忙给她灌了些燕窝,水米,汤药之类。才又把命抢回来。

这样生生死死,缠绵之间,终于熬过了十五。

桓老夫人听宝宁说了长房里的情形,无奈道:“既然她如此意志坚决,那也罢了,长痛不如短痛,勉强不了,就送她去净月庵吧。”

大夫人听了,虽不能舍,但桓素舸俨然求死之态,无法强求。当即便将老太太的话告诉了素舸。

素舸闻听,这才开始进水米,又养了三五日,才有几分生气。

出了正月,在二月中旬,坊间开始传说桓府三小姐遁入空门之事。

桓素舸原先才名贯天下,本是太子妃的人选,偏嫁给名不见经传的郦雪松,谁知产下一子后便和离,如今又要出家为尼。

这简直是一处极为离奇的玄妙故事,有一些好事者,竟说桓素舸遁入空门,是为了给在秦关的桓?念佛祈福。

又说桓素舸本就非凡人,只是注定跟郦雪松有一段情缘,所以在历劫之后,便大彻大悟,重又皈依佛门,终究会成正果。

除了这些听起来超凡脱俗的,自还有一些不堪入耳的……也不必详说。

然而在桓素舸出家净月庵后,那原本清净的佛门地方突然就有些是非闹了出来。

净月庵向来都只是女尼修习之所,平常也并不接待男客,向来也并没什么纷扰,但自世人知道三小姐是在此处出家后,庵堂外便多了许多游手好闲之人,隔三岔五地在寺庙外探头探脑,不怀好意。

主持无奈,便向府尹递了状子,府尹派了些差役守了几天,也捉拿了些闲人,本想杀鸡儆猴,但也只是权宜之计,过一阵后,仍有些贼心不死的在外?望打探。

毕竟,这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桓?巡边去了,听说桓府里自己都乱了起来,如今这原本高高在上见一面都难的千金小姐近在眼前,让这些天生心邪的人如何能不起意?

突然一日,竟有几个地痞大胆爬进庵堂,见了尼姑们就拉扯,幸而给来上香的施主给及时拦住了,不然恐怕要闹出大事。

这天,东宫来了一位稀罕的访客,正是桓府长房夫人莫氏。

莫夫人是特来求见太子妃的,桓纤秀因有孕的缘故,妊娠反应的厉害,正心里不爽快,听说大夫人求见,勉强传令进来。

莫夫人行了礼,瞧了瞧纤秀的身子,嘘寒问暖地说了几句。

纤秀早从锦宜口中听说大夫人去毅国公府里兴师问罪之情,也越发明白这位夫人的伪善本相,此刻相见,处处戒备,留神看她的来意。

果然,略说几句,大夫人问道:“太子殿下近来可还忙于朝政?”

纤秀应了,大夫人殷勤谨慎地说道:“听说皇上病重,事务一概都交给太子跟内阁,太子肩负重任,实在不易。这府里上下的事却又要太子妃来照看,也着实辛苦了。”

纤秀三分冷淡地应付:“身边的嬷嬷们十分能为,不必我勤劳亲为,不算什么。劳您记挂了,若是没别的事,我身上不适,就不陪了。”

大夫人忙道:“四姑娘。”

纤秀扫了她一眼,大夫人站起身道:“娘娘,是这样的,不知您是否听说了,素舸她如今人在庵堂,她本是一心向佛求得清净的,但最近,那寺庙也十分的不安稳,最近更出了被人乱闯掳人的事……”

“这些是京兆府管理,您跟我说做什么?”

大夫人道:“那主持已经报了官,只是不顶用的。何况那也不过望梅止渴罢了。我来见娘娘,不过是想您看在素日跟你三姐姐的情分上,拉扯她一把。”

纤秀皱眉:“不知要我怎么拉扯?”

“好歹……你或许可以劝劝她回心转意,脱离了那个是非苦海。”

纤秀冷笑道:“我怎么记得,当初老太太是给她选了门好亲事,是她自己不愿,非得去庵堂的,如今难道是反悔了?那也不必来寻我,只跟府里老太太说就是了。”

大夫人愁云密布:“若跟老太太说管用,我又何必来找娘娘您呢,如果当初老太太体恤她的孙女儿,也不会放素舸去庵堂了。”

纤秀揉了揉额头:“这种话是不是过了?老太太岂有不为了孙女的道理?只是当孙儿辈的,就该听从祖母的话,三姑娘一意孤行的,怎么竟怪到老太太头上?三姑娘又不是小孩子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旦选择如此,就该知道会面对什么,何必多言?”

大夫人哀苦地叫道:“娘娘,难道您也这样铁石心肠吗?”

纤秀心里不悦:“我只是爱莫能助罢了。”

大夫人流泪道:“你们好歹也是姊妹一场,我又着实走投无路才来找你,你竟也这样……也罢,就让素舸死在那里也罢了。”

纤秀听着这话有些奇怪,心中一动,忙转过身。

果然,目光所及,却见太子殿下李长乐皱着眉,从门外走了进来。

这瞬间,纤秀竟觉着腹内微微有些抽痛,她忙按捺心绪,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我有一剑唐人的餐桌人道大圣踏星最强战神7号基地剑道第一仙深空彼岸九星霸体诀
相关推荐:
我只想做游戏陵虚血途顾惜诺我欲为后还珠之凤凰重生
作者八月薇妮其他书:
第三种绝色 顾惜诺 史前育儿计划 鹿鼎生存法则 花月佳期 还珠之凤凰重生 我的如意狼君 姑姑在上 贤德妃 七宝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