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

西京夕阳: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

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

汉宣帝的“霸王道杂之”在他逝后并未得到继任者的重视,再加上武帝以来的长年积弊,汉王朝很快转入衰败的轨道。

当皇帝懦弱时,他身边的人就开始狐假虎威,他们的贪婪和jiān诈使皇帝几成傀儡。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外戚是权力斗争中举足轻重的角sè。

皇权的旁落

在zhōng yāng集权的君主政治中,皇帝的人格至关重要,他不仅需要练就过人的毅力,而且必须熟知各类权术,懂得恩威并施。汉宣帝深谙此道,所以他能最终成就“中兴”事业。元帝及以后的几位皇帝太柔弱,他们本xìng善良,但心术太正,兼及优柔寡断。他们的意志往往被自己的yu望或旁人的jiān猾牵引,最终失去权柄。

柔弱无主的元帝

元帝在做太子时即爱好儒术,劝谏宣帝省用刑名法术。即位之后,他终于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令人,也令他自己失望。

宣帝逝世前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勳、周堪为光禄大夫,三人皆受遗诏辅政。元帝即位之初,萧、周二人因曾任太子太傅而颇受尊重,二人的意见也常被皇帝采纳。

武帝时,宦官开始参与政事;在宣帝时代,宦官的作用更大。在宣帝逝世后,宦官弘恭、石显仍在zhèng fǔ的决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萧、周二人见用,因此弘恭、石显遂与史高互为表里。萧望之认为任用宦官非汉朝旧制,因此奏请改任士人,这令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萧望之所面临的权力格局与霍光秉政之初时类似,但他却没有霍氏那样的好运。昭帝14岁便能窥破臣下的jiān谋,元帝虽已成年,却不能当机立断地保护自己所尊敬的大臣。当石显上奏说萧、周、刘更生等人互为朋党,党同伐异,请求将萧等“召至廷尉”时。元帝竟然不知“召至廷尉”是逮捕入狱的意思,糊里糊涂地同意了石显的奏议。不久,元帝召请周、刘二人议事,这才知道他们已身陷囹圄。萧等虽被放出监狱,但萧被削职,周、刘被贬为庶人。

一段时间之后,石显等再次诬陷萧望之,奏请将其下狱。元帝认为萧xìng素刚强,不会轻易认罪入狱,其实是担心萧自杀。石显却答非所问,妄说萧望之“语言薄罪,必亡所忧”。元帝同意了石显的奏请。萧望之最后在家中自杀,元帝听闻后叹惜不已,“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汉书·萧望之传》)”,悲痛废食。但石显等只是被元帝训斥了一番,并未受到处罚,最后不了了之。直至逝世,元帝一直未能将石显从身边赶走。

一段时间后,元帝又想起了周堪,试图重新起用这位老臣。但在听了杨兴的一通胡言后,竟然再次贬弃周堪。发生在萧望之、周堪身上的事足以说明元帝的柔弱无主见,不能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维护自己的权威。

受制于外戚的成帝

元帝虽无主见,但他仍然相当勤勉,继位的成帝却连勤勉都抛弃了,好sè、奢侈是对他恰当的描述。成帝时代,外戚的权力逐渐强大,皇权的旁落已成不可挽回的趋势。

成帝做太子时即好sè,即位后,皇太后即诏采良家女以备后宫不时之需。成帝一直为无子嗣而担忧,这也成为他好sè的最佳借口。而命运似乎成心要捉弄这位皇帝,广蓄妃嫔并未给他带来儿子。自从宠幸能歌善舞的赵飞燕之后,成帝遂惑于其言,竟至废皇后,乃立赵飞燕为皇后。之后,赵飞燕又失宠,而她的妹妹则极尽宠爱,皇帝为她建筑的宫殿铺铜镶金,装饰着各种名贵宝石。刘向见此情景,于是就从各种古书中采撷故事,编成了《列女传》。但成帝看了之后,也只是赞赏,然后叹叹气而已。为了皇室的香火,成帝又求助于鬼神,迷信方士的胡言乱语。

皇帝势弱,太后的羽翼却迅速丰满。在成帝即位后,石显很快失宠,随之外戚的权势逐rì攀升。成帝时的太后是元帝的王皇后,她出身于一个大家族,共有兄弟八人,她有位长辈是宣帝的母亲,宣帝的王皇后,即邛成太后是她的姑母。元帝时爱幸定陶王,几以之代太子,但受王商等外戚重臣的钳制,太子的地位一直非常稳固。待太子即位后,王商等人更是权倾朝野。王氏家族数人在朝内任高官,如王商任丞相、王凤任大将军,权势最盛时有十位被封侯、五位曾任大司马。面对强势的外戚,成帝时常无可奈何。当时王氏家族的人争相以奢侈为尚,王商病中避暑,从皇帝那里借居明光宫,然后穿城引水入宫中洼地,池中行舟。成帝微服出行,看到王商的宅院极尽豪华。于是成帝斥责车骑将军王音,知此消息后,王商、王根兄弟假装自黥、自劓,以求太后宽恕。最后,王商等只是负斧请罪而已。只要有太后在,成帝实际上并不能惩罚他们。

成帝并不是没有看到身前的危机,但王氏家族不仅人多势众,而且长期据有高位,在朝廷上已经根深蒂固,非成帝一人所能撼动。刘向当时曾多次进谏,或明语,或暗示,劝成帝铲除外戚,以固刘氏,但成帝往往只能心向往之,而无从实行,刘向终其一生未获大用。多数朝廷大臣则忌惮王氏的权力,不敢尽呈忠言。当成帝以灾异是否与外戚有关联的问题请教经学之士张禹时,后者为了保全自己的富贵,竟然曲护王氏,劝成帝不要听信那些攻击外戚的言语,成帝听后深信不疑。成帝时代养成强大力量的王氏家族,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最终由王莽篡夺了刘氏皇权。

成帝用度奢侈,为了向外族夸富,他驱使民众四处捕获珍禽异兽,集送至京师的shè熊馆。然后用大网将野兽圈起来,供胡人shè猎,成帝则在旁边观赏。成帝下令修治的昌陵因工程浩大,历时五年而未成,百姓疲惫,最后不得不停工。

左右为难的哀帝

哀帝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使他左右为难,犹如一只风箱里的老鼠。哀帝时,皇权的旁落已成定局,纵使哀帝时有自强之意,已无力挽转颓势。

哀帝并不是成帝的儿子,而是定陶恭王的儿子,即成帝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儿子,三岁时继承父爵为定陶恭王。这位幸运的贵族很早就居住在长安的皇宫内,他举止得体,熟习经书,因此得到一直没有子嗣的成帝的喜爱。而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也跟着他居住在长安,这是一位较有远见的老太太,她通过贿赂结交了皇帝的宠妃赵飞燕姐妹和皇帝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根。二赵、一王也想为自己寻找稳固的靠山和安全的退路,三人心领神会,最终促成皇帝将定陶王立为太子。

定陶王即位为帝之后,傅太后被封为恭皇太后,但她很快就厌倦了自己的封号,她再也不愿意屈尊在太皇太后,即元帝王皇后之下。而由于傅太后与赵飞燕等相勾结,王氏也对其心有怨恨。约一两年后,哀帝禁不住傅太后的压力,以及一些大臣的进谏,下诏改封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哀帝的生母封为帝太后。此时的后宫中,共有四位太后:王太后、傅太后、丁太后、赵太后(赵飞燕),前两位的权势最大,两人间的斗争也不断。傅太后家族有多人被封为列侯,两位侄子官至大司马。傅太后本人xìng格暴戾,诡计多端,得势之后直呼王太后为“妪”,这个称呼如同现在的“老家伙”。丁太后、赵太后由于兄弟不多,权势稍弱,但丁太后家族仍有一人官至大司马,位至将军、九卿、二千石的也有六人,另有十多人在皇帝身边任职。

哀帝时代,王氏家族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扼制,王莽等被迫去官,但由于树大根深,再加上朝廷上大臣的相助,终不至枝叶无存。而且王太后长寿,在傅太后、丁太后、赵太后死后,她仍然健康地生活了许多年,直到王莽建国五年(公元13年)她才去世,高龄84岁,她的长寿为王氏家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哀帝也曾尝试着强固自己的权威。居位时间虽短,但屡次下诏征举贤良方正,或赈救灾民,试图有所作为。但自成帝以来的外戚专权,积弊时久,已非一rì之寒,而且各种社会弊病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形下,哀帝很难有所成就。更不幸的是,哀帝还因过于喜爱一个庸碌的臣子而为自己招来了骂名。

这位臣子就是董贤,一个经历短暂荣耀之后悲惨死去的“佞幸”。董贤本来是太*中的一位小吏,因长相英俊而引起哀帝注意,与他交谈之后,哀帝更加喜爱。哀帝对董贤的尊敬远远超出了二人之间的君臣关系,董贤不仅随侍左右,而且“常与上卧起”,也就是说经常同榻共眠。有一次白天小睡,哀帝想起床,但发现熟睡未醒的董贤压住了自己的衣袖。哀帝不忍惊醒宠爱之臣的美梦,遂自断衣袖而起。董贤脾xìng温和,每次轮休时,都不回家,留在宫中为皇帝(哀帝常年有病)喂汤进药。哀帝投桃报李,允许董的妻子居住在董在宫中的房子里,又征其妹入宫为昭仪,为他的父亲加官晋爵,董贤的岳父和妻弟也因此得官。

董贤自己也获得了极大的尊宠,年仅22岁的他就位列三公,而且朝中百官都要通过他向皇帝上奏,班固称“宠在丁、傅之右矣”(《汉书·佞幸传》)。在一次酒席中,哀帝对董贤说要效法尧舜禅让,将帝位让给董贤。在旁边的王闳(当时王氏家族只有他与其兄长在朝廷任职)立即进谏,劝皇帝马上停止酒醉时的疯言疯语。哀帝默然良久,从此不再邀请王闳参加酒宴。

哀帝也许有借董贤之力压制外戚的意图,因为皇帝的舅舅丁明被皇帝免除大司马之职后,董贤就代替了丁明的位置。但哀帝明显找错了人,在他去世之后,董贤紧张惶恐到不能料理丧事,结果使王莽获得良机,后者随随便便找了个理由,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剥夺了董贤的权力。一无所有的董贤回到家中,与妻子一起自杀而亡。王莽又将董家驱出中原,没收全部家产,那些通过董贤而获官位的人也全被罢免。对付董贤,王莽简直就像面对一只坠落在地的风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绝世武魂武炼巅峰宿主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无限恐怖逆天邪神危险关系遮天武映三千道庆余年
相关推荐:
意志裁决醉擎天穹神葬八荒明末突围棋斗士谋杀法则猿猴传糊涂大仙练成记魔塔捡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