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三十一章

踏着冰雪,走进山海关威远北门时,伯温杨树楷已是憔悴不堪,身心疲惫到了极。

大明王朝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81年,中山王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奉皇帝朱元璋之命,在此筑城,建关设卫,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名之曰山海关。

杨树楷寻到一普通客栈,未及擦洗,倒头呼呼大睡。

他实在疲乏极了。

从大清都城盛京到大明边城山海关,整整走了十天,冒风雪,饥寒交迫,一路艰辛,数度生死,简直脱了几身皮。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醒来之时,杨树楷惊奇地发现自己站在一处灯火通明的屋子里。

身边围着四个彪形大汉,面目狰狞,一个清秀俊朗的年轻人端坐在椅子上,笑嘻嘻地看着他。

顿时,杨树楷心中一寒,不知自己如何到的此地。

年轻人挥挥手,那四个大汉快速悄然地退出了房间。

“伯温是否在想,你为何站在这里?”

经过二十年的铁血战火洗礼,杨树楷的胆量已远非初出茅庐的士子可比,起初的惊寒之情,随着这几句话,消失得一干二净。

他紧盯着年轻人那张白净光滑的脸,沉声问道:“足下乃何人也?”

“你先不要管我是何人,我问你,你为何千里迢迢,从盛京来山海关?”

“年关将近,访请探友,有何不可?”

年轻人微微一笑,:“伯温身负大清睿亲王多尔衮的绝密使命,前往胡杨台,然否?”

这一句话,令杨树楷吃惊万分。

少顷,他故作镇定,硬硬地了一句,:“你是不是认为,只要是关外来的人,都是大清奸细?”

“我没有你是大清奸细,我只是你身负多尔衮的绝密使命。”

“为何如此话?血口喷人。”

“你我都不要再演戏了。”年轻人笑着走过来,拍了拍杨树楷的肩头,“坐下慢慢。”

杨树楷满腹疑惑地坐在对面,紧紧盯着对方。

“我知道杨先生是胡杨台人,也是大明天启年间的进士,不瞒先生,我的老家也在胡杨台。”

杨树楷仔细一听,此人话语口音中确实带有一大明西北部的音调,只不过,非胡杨台本地之人,是分辨不出来的。

年轻人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在胡杨台长到五岁时,就来到辽东,弹指一挥,整整三十年了。”

杨树楷仍旧冷冷地看着他,不言不语。

“可能杨先生不相信,在盛京时,我就认得你,你也可能听过我的名字。”

杨树楷有不相信,用疑惑的眼光看着。

“你认识我父亲,而我父亲也认识你。”

“你到底是何人?”

“金继忠。”

杨树楷似乎有不相信地问:“你是大清肃亲王手下的金继忠?”

年轻人微笑着,肯定地头。

这金继忠,在盛京时,杨树楷确实听过其大名,但没有见过面,也谈不上不认识。

“你父亲就是胡杨台乌兰山客栈的金掌柜?”

金继忠头,没有话。

对于金兴国,杨树楷何止认识,二十多年前,两人还打过交道呢。

他记得最清楚的是自己上京赶考路过胡杨台时,住在乌兰山客栈的那一次。

如果没有金兴国指导拨,也许,就没有他这个大明举人。

那天晚上,杨树楷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从来还未做过如此之梦。

醒来时,心跳不已,大汗淋漓。

天刚放亮,就去找名满胡杨台的算命先生王半仙。

王半仙眯缝着双眼,极为认真地听。

“第一个梦是这样的,我梦见种了一枝梅花,开得十分鲜艳,香气四溢,但是,它生长在高高的墙上。”

“继续。”

“我又梦见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却有一个和尚,打着一把雨伞,在大街上行走。你怪不怪?”

王半仙睁开了一只眼,精光四射,沉声道:“第三个梦呢?”

“大师如何知道还有第三个梦?”

“你清楚我是干什么的?”

初出茅庐的读书人完全被王半仙先知先觉的本领唬住了,红着脸:“梦见我和一个女人背靠背地睡觉。”

顿时,王半仙睁开双眼,紧盯着对方,少顷,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流露着玄秘。

杨树楷被笑得六神无主,心底发毛,赶紧掏出二两银子,放在桌上,颤声问道:“烦请大师指。”

瞬间,王半仙严肃地问道:“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杨树楷额头流汗,头哈腰地:“真话真话,请大师真话。”

王半仙马上眯起双眼,嘴里咕咕叨叨,左手掐掐算算,作神秘之状,片刻,不紧不慢地:“你是上京赶考的士子?”

“对对对。”

“你赶紧回家去吧。”

“为何?”

“我料定你今年不中。”

这句话犹如一记闷棍敲在脑门,杨树楷头晕目眩,差一晕过去,结结巴巴地问道:“为什么······为什么?”

“别着急也别紧张,你听我慢慢来。”

杨树楷瞪起发红的双眼,竖起耳朵,急急地听着。

“你做的第一个梦,梅花种在高高的墙上,想摘,你能不能够着?肯定够不着,这就叫白种倒霉。”

杨树楷的心,忽地下沉。

“第二个梦,晴天下不下雨?肯定不下,那和尚打雨伞有没有用呢?肯定没用,这就叫白答。既然是白答,那你还能考中吗?”

杨树楷几乎要瘫坐在地上。

“至于第三个梦,那就更惨了。和女人睡觉,就要干好事儿,可你们却背靠背地睡,这还有机会吗?没有,根本没有如何机会。”

杨树楷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不出一句话来。

“年轻人,坐起来话。”

杨树楷哪还能坐得起来?

王半仙微笑着:“破此噩梦,也不是没有办法。明天你来,我教你破解之法,如何?”

杨树楷摇摇晃晃浑浑噩噩地走向乌兰山客栈,耳边轰轰地回响着白种白答没有任何机会几个字。

他觉得天塌了地陷了,一切都完结了。

睡三更起五更,辛辛苦苦多少年,金榜题名出人头地,然而,心中的梦想,一夜之间,被噩梦击得粉碎。

战国之时,张仪辅佐秦王,奇计连横,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妙计百出,决胜千里,何等挥洒自如?

苏秦手执《阴符》,口吐莲花,纵横捭阖,合纵之术,身佩六国相印,合众弱而攻一强,联名燕韩赵魏等国,西攻暴秦,迫使秦昭王废帝请服,退还所攻占土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散发千金,计诛刺客,风光无限。

可自己锦绣满腹韬略藏胸,却无用武之处,何等悲凉凄惨?

有诗为证。

昨夜又风雨,萤灯黯似无。

绵蛮残梦里,不知心何处。

了尽今生事,唯余怨满屋。

断红尘路,魂归酆王都。

这一夜,杨树楷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睡得很死也很香。

残梦已断,心无旁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次日,日上三竿,杨树楷才起床,收拾一番,出了客栈。

客栈大门口,他遇见了金兴国。

金兴国笑呵呵地问道:“上北京去?”

杨树楷现在最烦有人问他上京赶考的事,于是,没好声气地:“回家。不考了。”

金兴国久历江湖,见过无数人与事,知道如何应付,仍旧笑着:“咋不考了?”

“考不中。”

“这离考试还有两个月,没考,怎么就断定考不中?”

于是,杨树楷铁青着脸,一五一十地出了事情的缘由。

听完,金兴国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杨树楷发愣。

“别幸灾乐祸了,金大老板。”

金兴国仍旧笑着:“杨老弟,我包你一考就中。”

杨树楷又一愣,不解地问道:“真的?”

“真的,千真万确。”

杨树楷扔掉手中的东西,双手紧紧抓住金兴国的手,急切地问道:“快给我,快!”

“你仔细想一想,梅花长在高墙上,这叫高中,。”

杨树楷一听,一拍大腿,大声:“对,对对,对极了。”

“大晴天,和尚担心下雨,才打着伞。俗话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可这万一下雨呢?这伞不就用得上了吗?这叫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只有心思缜密谨慎之人,才会想到这一步。”

杨树楷脸上露出了笑容,赶紧问道:“哪第三个梦呢?”

“第三个梦就更好解释了。”金兴国笑着,“只要你一翻身,机会不就来了吗?这次上京赶考,就是你翻身出人头地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错过。”

金兴国如此解释,令杨树楷大喜过望,喜从天降,抖擞精神,兴冲冲气昂昂,踏上去北京的路。

如果不是金兴国及时指,哪有大明天启四年的进士杨树楷。

后来,杨树楷又奉旨亲赴大清都城盛京,在金兴国的帮助之下,面见大清第一任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商谈大明和大清议和之事,可惜······

想到这儿,伯温杨树楷长叹一声,:“我和你父亲二十多年前就有过一面之交,后来又见过几次面,他可是我的恩人。”

临行之前,杨树楷去拜见大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指示,密切配合金兴国,利用其在大明胡杨台官场的人脉资源,交结各方有用之人,为大清年后大军南下,做好准备工作。

如此绝密消息,这金继忠又是如何知晓的?

杨树楷脑海之中升起了一团疑云。

大清崇德八年即公元164年,农历八月初九日,年仅五十二岁的清太宗皇太极因病猝死于盛京后宫,没有留下如何政治遗嘱。

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因争帝位而闹得不可开交,数次拨刀相向,几欲内讧火拼。

为了平息这场差一导致大清王朝分崩离析的争斗,无奈之下,为了大清江山,豪格和多尔衮各退让一步,立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即大清顺治皇帝。

这期间,顺治帝福临生母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名垂史册的孝庄皇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争帝失败的肃亲王豪格,心中憋了一股怨恨之气,与睿亲王多尔衮面和而心不和,私下里积极储备力量,有朝一日,企图夺回失去的统治权力。

这些大清王朝最高秘闻,是汉人大学士洪承畴透露于杨树楷的。

如今,作为大清睿亲王多尔衮的密使,杨树楷被肃亲王豪格的心腹金继忠所控制,怎能不疑惑满腹呢?

金继忠似乎没有这些顾虑,满脸微笑,谈笑风生。

“照杨先生的,我得叫你杨叔叔了。”

杨树楷哼了一声,冷冷地:“你我同为大清效力,不必如此客气。”

“那好吧,我就尊称你为杨先生了。”

杨树楷不可置否地头,少顷,问道:“你绑架我到这儿,有何事?”

“请杨先生帮一个忙?”

“你有何忙,需我帮助?”

“不是我,是肃亲王。”

杨树楷内心一震,怔怔地望着金继忠。

“肃亲王和睿亲王之间的事,杨先生听过吧?”

“道听途,略知一二。”

金兴国心中暗道,此话真妙,伯温就是伯温,回答得天衣无缝,无怪乎太宗引以为知音。

相传,当年清太祖皇太极见到杨树楷时,第一句话就问道:“太祖有令,凡来我大清国的汉人,必杀之,你可知晓?”

杨树楷沉稳地回答道:“此令天下皆知,我闻之已久矣。”

“那你还敢来?”

“我是来拜见大清太宗皇帝的,请问你是大清太宗还是太祖?”

“我是大清太宗皇帝。”

“我也听过有关你的一件大好事。”

皇太极来了兴致,紧紧问道:“何事?”

“我听大清太宗曾颁布过一道圣谕,命令大臣做好养人之事,尤其是对新归附的蒙古人汉人做好安置,不得随意欺辱买卖杀戮,不知可有此事?”

“有此事。请先生继续讲。”

“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君,才能做得出来的。”

“此话如何解释?”

“因为这道圣谕直接关系到大清未来的发展,为大清今后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胸怀天下者为之矣。”

清太宗哈哈大笑起来。

自皇太极登基后,就意识到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人民,均属一体,颁布了养人之旨,意在弥合消除辽东满汉之间的矛盾。

不久,太宗的子侄及文武大臣在他面前发牢骚的颇多,太祖时诛戮汉人,而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而满洲宗室却有为官者,也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

但皇太极并未动摇其根本国策,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天下。

想得天下者,必先得人心人才。

汉朝初平元年,关东诸州郡起义兵西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任奋武将军。两人之间曾有一次对话,可谓千古垂训。

袁绍问道:“如果事有不济,则依何为据?”

曹操反问道:“足下以为何如?”

袁绍笑道:“吾南面依据黄河,北有燕代之地,还有草原的戎狄可以依赖,自北而南,逐鹿中原,以争天下,如何?”

曹操道:“昔者商汤周武,称王于此,若以地势险恶为资,则不能因机而变化也。”

袁绍问道:“你意何如?”

曹操对答道:“吾任天下之智才,以道驭之,无所不可。”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袁绍曹操这两位汉末之时的英雄,其为人处世之别,以及最终的两种结局。

当杨树楷把这段故事讲于皇太极时,这位雄才大略远胜于其父努尔哈赤的清太宗,乐得手舞足蹈,大笑着道:“知我者伯温也。”

从此,弄假成真,装扮的算命先生伯温,变成了杨树楷的绰号,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金兴国对此已有耳闻,:“杨先生果然心机深沉,睿亲王眼光不差,不过,肃亲王交代的这件事,杨先生可要真心办理呀。”

事情还未办理,先有威胁之言。

杨树楷隐忍不发,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位拉大旗作虎皮的年轻人,道:“肃亲王所言何事?”

“请杨先生日后将交于睿亲王的情报,也交一份于肃亲王。”

“情报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还有你的父亲,而且主要由他负责。”

“这个你不用管,你只要把你收集的情报,交一份给我就行了。”

杨树楷略一思索,了一个行字。

“日后真有那一天,肃亲王是不会亏待你的。”

杨树楷自然明白,那一天三个字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走在回去的路上,杨树楷心想,这金兴国脚踩睿亲王肃亲王两只船,心机够深的,滴水不漏,风雨难浸,真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当狼加紧尾巴时,人们通常会把它当做一条温顺的狗而不加防备,可就在此时,狼会闪电般地扑上去,一口咬断对方的喉咙。

三天以后,养足了精神的伯温杨树楷又踏上了旅途。

他要去大明王朝都城北京。

出了山海关南门,路上行人逐渐多了起来。

年关将近,南来北往,扶老携幼,呼儿唤女,寻亲访友,乱糟糟一片。

杨树楷两耳不闻其他事,只顾低头大步走路。

他想力争在大年三十之前,进入北京城,了解有关大明朝廷的情形,而后,再奔赴家乡胡杨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将军白发征夫泪,其中辛酸几人知。

突然,前边传来数声吆喝,又见五六个汉子持枪带刀,紧紧张张急急忙忙,迎面奔跑而来。

行人迅速闪至道路两边,惹不起躲得起。

一群大明官军,在一员女将的带领之下,大声吆喝着,紧追不舍。

杨树楷急忙闪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之后,冷冷地注视着。

这样的事,在辽东二十年刀口舔血的日子里,哪天不遇上几起甚至几十起?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

很快,大明官兵将这五六个汉子包围了起来。

这群汉子背靠背,飞快地站成一个圆阵,挥舞刀枪,与官军对峙。

太阳阵。

伯温杨树楷心中惊道。

这太阳阵乃清太祖努尔哈赤首创,在大清与大明蒙古朝鲜的征战中,所向披靡,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难道这群汉子是大清的人?

原先等官兵以过后,就想离开此地的杨树楷,此刻不由得密切关注视起来。

只见那员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女将,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指挥官军四面紧紧围住那群汉子。

少顷,女将一声令下,手持白杆的官军齐声呐喊,个个奋勇向前,一时间,双方顿时激烈厮杀起来。

那女将神色冷峻,指挥有方,口中吆喝不停,长枪忽开忽合。

官军随着其吆喝之声,不断变换阵型,时西时东,争先恐后,无一人畏惧落后。

那群汉子尽管骁勇异常,阵法凌厉,但毕竟人少力单,不到一个时辰,死伤殆尽,无一人投降。

女将呼哨一声,率领人马,得胜而回。

望着远去的女将背影,杨树楷心中冒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大明忠贞侯秦良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遮天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宿主武映三千道天才小毒妃危险关系无限恐怖超级系统武炼巅峰庆余年
相关推荐:
赫梯血祭石猴陆长生异界之裁决剑神隋蚁尸兄尸妹末世之三分钟英雄恨天经赵云现世录狩猎龙王清风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