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五章虚舍实得,进退之道(2)

.舍得小利,着眼未来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为人正直的宰相叫严讷。有一年他回到家乡,见家乡的教育很落后,就决定在家乡盖一所学校。学校的房屋基地规划好以后,在规划的范围之内,有一座很破旧的房子。主管盖学堂的人走到这户人家一看,见是一家既做豆腐,也兼卖烟酒的小店。主管盖学堂的人就对户主说:“我们宰相要在这里盖一所学堂,想买下你的这所房子。你开个价吧,总之不会让你们吃亏的。”可是户主却说:“办学堂好是好,可我这房屋是祖上传下来的,在我的手里卖掉,会让别人耻笑的,我不想卖。”主管的人跟他好说歹说,可他就是不肯答应,只得回去向严讷禀报。严讷说:“他不肯卖,先不要逼他。你们先动工兴建其他的房屋,到时我自有办法让他们搬迁。”破土动工前,严讷特意吩咐主管的人,不要欺侮难为那户人家。工地上每天需要的豆腐和烟酒,就不要到别处去买了,一律到那户人家那儿买,要什么价就给什么价,不能少他的钱,而且要预先付款。

几天后,开始大兴土木,工地上人来人往,一片繁忙的景象。几百号人的吃喝,全都到那户人家采办,他家的生意顿时兴隆起来。全家出动都还忙不过来,只得雇人帮忙。没多久,便赚了很多很多的钱。旧家具换成了新家具,满屋子都是储存的烟酒和蔬菜,连插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买卖还是一天比一天兴旺,夫妻俩开始为屋子的狭小而发愁了。这天主管的人又去采办东西,对他们说:“我说店家,我们工地还要增加好多人,以后你们的生意会更加兴隆啦!”店主满脸歉意,说:“托严宰相的照应,我们才有今日。宰相以前想买下我这破陋的小屋,我还不答应,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现在我答应让出这屋子啦。”主管的人上报给严讷,严讷说:“不能白要他的房子,可以在附近找一所比他家原来的要好一些的房子给他。”房子很快就找到了,那家人也非常满意,没几天就搬走了。

严讷作为像国务院总理一样的大官,要强行赶走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可以说是不用费吹灰之力。但严讷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施惠于人,使那家人主动献房,这不仅是严讷做人有着高尚品德,也是他做事有着过人的智慧。也正是因为此他在明朝中晚期黑暗的官场做官多年,却可以得到善终。因为他明白,以强制的手段来处理事情,也许能够做得很快,但是这往往会伤害到别人,伤害到了别人,就会给自己留下后遗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舍得小利,着眼未来”这是一个既不伤害对方,又有利于自己的最好办法。

公元前548年,齐国的齐庄公被人杀死了。齐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杵臼被立为国君,他就是齐景公。齐景公这人穷奢极欲,嗜好大兴土木。他修建了不少的楼台宫室,又搜集不少的良犬骏马。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压制民众的不满情绪,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还实施了很重的刑罚,老百姓的怨气更大了。景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尾,一个叫公子夏。这两个人早想夺取王位。他们针对景公的倒行逆施,开始施恩于民众。景公却没有察觉公子尾、公子夏的用心,还觉得他们只做些讨好小老百姓的事情,真是可笑极了。

有一次,景公前往晋国访问。晋平公举行酒宴招待他,坐陪的有晋国著名的乐师师旷。师旷不仅精通乐理,而且懂得如何治理国家。齐景公很早就听说他的大名,所以酒宴刚一开始,景公就毕恭毕敬地向师旷求教治国为政的道理。师旷淡淡地回答了一句:“必须善待老百姓!”景公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就没有在意。酒喝到差不多时,景公又想从师旷那里讨教一些治国的高招,便再次向他求教:“太师,你还有什么能赐教寡人的高招呢?”而师旷却还是那句“必须要善待老百姓”的话。景公心想或许是师旷徒有其名吧,怎么翻来覆去总是这么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呢?

酒宴结束之后,景公就要回宾馆去了,师旷来送他。景公有些不甘心,就第三次向师旷求教,师旷仍然重复了那句已说过两遍的话。景公回到宾馆后,越想心里越不塌实,师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句话,难道真的有所指吗?想着,想着,景公突然醒悟到:弟弟公子尾、公子夏在国内大得民心,原因就在于他们施恩于民。他们获得了民众的拥戴,岂不构成了对自己的威胁?想到这里,景公吓出了一身冷汗。景公回国之后,立即下令打开粮仓,赈济饥民,并把府库中多余的财物,分发给孤寡的老人。他还下令后宫中,未曾受过宠幸的宫女,将她们嫁给民间的无妻百姓。对于年届古稀的老人,都由国家供给粮米。他如此竭尽全力地施加恩德于民众,渐渐地民心朝向了景公这边。这样过了两年,景公的两个弟弟感到景公威信日高,地位更加巩固,见篡位难以成功,便都逃亡到了国外。齐景公这时,才从心底生出了对师旷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齐景公是个国君,为了得到老百姓对自己的支持,他还不得不施加恩德于民众。我们一个普通人,为了能在将来得到他人的支持,难道还不应该舍得眼前的一些小利吗?

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做攻心活动。很多人在进退之时,不懂得攻心之术,所以往往是进退两难。“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舍得小利,着眼未来的办法,就是最好的攻心术。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在我国是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意是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情。“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郑庄公,一个就是共叔段。因为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母亲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母亲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他仗着母亲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的事放在心上,并积极进行着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郑庄公的一个大臣知道后,劝庄公说:“您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一个人若是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就在共叔段准备与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时,早有防备的庄公,趁机出奇兵攻打他的老窝。长期受到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了战斗,多行不义的共叔段很快就兵败自杀了。

明朝的宦官刘瑾,也是一个多行不义的人。由于善于察言观色,他深受明武宗的信任,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他见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便趁机专擅朝政,当时的人称明武宗为“坐皇帝”,称他为“立皇帝”。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的威胁很大,所以他对正直的言官借故进行罢免。他处罚大臣的方法很多,一是所谓的罚米以供应边境。因为处罚的数目很大,很多大臣被罚得破产。而他最狠毒的是去衣廷杖。明朝原来的廷杖只是对有错误的大臣所进行的一种侮辱,所以行刑时允许用毡、毯以及棉衣垫在身上。但刘瑾却要大臣脱衣受刑,结果有的大臣被当场打死。刘瑾还造了一种大枷,有一百五十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

有了权势之后,刘瑾和很多贪官一样也开始敛财。他的胆子比一般的贪官大很多,因为他的上边仅有一个皇帝。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当时官员凡进京朝见皇帝,或从外地出差归来,都得先见过刘瑾,送上份厚礼,才能去见皇帝。

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他列入过去一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至于他的财产,据清人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其他珍宝无法统计。后来,刘瑾竟然还动了篡位之心,因此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后,他的肉被公开出售,受过其伤害的人家,纷纷用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块的肉生吃下去,以解心头之恨。这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语。

这种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干了坏事不知悔改,反倒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的人,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共叔段与刘瑾当年是何等的威风,可最终不是被迫自杀,就是被人千刀万剐,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世人的唾骂。

为人处世,不妨多一点善良、同情和怜悯之心。对他人的敬畏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在心里永远也不要有欺人的念头,明智的人是不会把自己引向绝路的。那些欺压他人的人,其实一点头脑也没有,俗话说“狗急还跳墙”,你把人逼急了,他是会跟你拼命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武映三千道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庆余年超级系统宿主绝世武魂武炼巅峰天才小毒妃遮天
相关推荐:
霸剑凌神烽火盛唐电视门说漂亮话 办漂亮事 做漂亮人 大全集磁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绝色总裁是我老婆人生要经得起折磨人生要敢于奋斗爱妃,我们一起玩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