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二十一回 两战两胜阻潼关 挥兵西进声日隆

却说义军于霍州大胜隋军精兵,斩隋上将宋老生,声威大振,数日,大军开拔,直下临汾。临汾群羊无首,衙差闻大军至,只得大开城门,迎义军入城,并将五千人马交与李渊。李渊大喜,归降文武各官升一级,厚赏士兵,归建成麾下听令。接着,李渊欲分兵征各郡县。长孙无忌对李渊道:

"用兵征战伤时损兵,不如以抚为主,以剿为助,既减兵苦,又以敌制敌。"

李渊以为然,乃派使者四出安抚各郡县,数天,临汾周边十多郡县纷纷归附,并派兵参加义军。西只有古留、永和固守,东只有安泽、沁源及浮山等边境郡县不敢起事,李渊命李靖率两万人马剿安泽、沁源及浮山,派建成率两万人马剿古留、永和,不到二十天,数息拿下。

此时,义军扩大到了十五万人马。军中队伍复杂,各自为政,纪律松散,不时出现杀死降卒、强征暴敛、盗奸扰民、逃散叛隋等情形。李渊令裴寂专处理违纪事,心中颇忧。一日,世民入,对李渊道:

"昔汉王举义兵入关中,政令统一,纪律严明,与民无犯,终成正果。今亦可效法,武方能战无不胜,迅速壮大,文方能取信于士,各方归附。"

李渊深以为然,乃令世民拟制律令。世民回与长孙无忌边议边写,半日而就,条律如是:文以才录,武以能使;升迁加禄,一律论功,不论出身;优待俘虏,从军降将,升官加禄;从军降卒,赏钱赏地;投敌者斩,家属流放;逃散者刑,财产没收;强征暴敛,就地免职;**虏略,斩立决。

世民再细细修改,往交与李渊,李渊见律令数十条,条条严整有用,大喜,令高士镰细化各条令,发布全军。并专设刑司监察,武成为刑司监察,专掌执法。将士得令,又喜又惊,喜的是:条令不问出身,不论贱贫富贵,一视同仁,这是历朝历代第一次;惊的是纪律严明,稍犯则罪。于是,全军纪律严整,各种犯法违纪事顿无。

却说长安代王杨侑闻宋老生战败,河东空虚,怕李渊迅速南下,攻破天险潼关进入关中,急派大将军屈突通率五万人马出河东,欲战河东保潼关。不日,屈突通率隋军穿过潼关北上,进入河东。

李渊闻屈突通率五万精兵北上,已到达新绛郡,威逼襄汾,乃妥善安置各郡县令及守将,留唐俭、周李先率三万人马把守临汾,照应周边,自率十二万义军下南,到达襄汾。

义军刚刚进入襄汾城,屈突通就率五万人马到达襄汾城南十里外扎下。屈突通心想:河东中部和北部新下,大多郡县虽降却未必心服李渊,如能迅速克临汾,必多反正。沉思良久,乃召集众将道:

"我大营新扎,估敌军今夜多来袭,不如放手一搏,全军分伏于襄汾城外东面山上,待其出兵袭我大营,我进占襄汾,再克临汾,抚战兼下,各郡县必重归大隋,其时再尽起临汾诸郡兵马围攻敌军,河东可定矣。"

众将连称妙计。于是,屈突通令全军准备,入夜即悄悄进至襄汾城外东面的山上林中伏下,待敌出城袭大营,再以三连响箭为号,一齐杀出,进占城池。

可巧,当天李渊也召集众将谋隋军计。建成道:

"敌新扎营,未稳,可夜袭敌营,一举败之。"

李渊以为然,世民却道:

"屈突通著名战将,多谋善断,要防其虚营,以伏兵反袭。建成坚请出兵。李渊犹豫不决。世民道:

"也可一试,但防其的备,可先派一队人马袭击,如其虚营伏兵,待伏兵出,再全军压上,可确保成功。"

李渊道:

"此计周密,敌必败。"

于是,李渊令裴寂为主将、李靖为副将,率先锋三万于三更率先偷袭敌营,九万大军随后倾城而出,全部杀上。众将听令,各自准备去了。当夜二更,起造饭。三更,裴寂、李靖率三万人马如期出城,直往南奔隋军大营而去。

伏于路边的隋将见敌军出尽,欲发响箭。一旁的屈突通制止,道:

"不急,敌人数少,远未出尽。且等等再说。后敌如不出,我伏兵南下击袭营之敌;如出,我则如期攻城。"

不一会儿,果然,李渊率大队人马缓缓出城。世民与众将到达城门,据城遥望,见城外东边山上林中无飞鸟走兽叫声,静得出奇,疑有伏兵,乃对刘文静、候君集道:

"怕敌施行反袭计,我袭敌营,敌却袭我城。尔等率三万人马守城,如敌袭,坚守勿出,待大军回,里应外合击之。"

刘文静、候君集应声而去,安排三万将士紧守城池。世民自与刘玄基、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吕令宁、同兵雄等率军随李渊南下。

却说那屈突通见李渊率大军南下,渐渐远去,大喜,乃率伏兵冲出,直奔襄汾城下,将士争先恐后,欲登城破门,突入城内。突然,听得城头上大钟悠扬,响切云宵,顿时城上万箭齐发,石木齐下,被杀伤大片,隋军纷纷退走。

屈突通见城上防备森严,倒吸一口冷气,想此地不宜久留,遂令那副将刑春继续指挥攻城,自一面沉思安全退走路线,一面急派人寻向导。

却说裴寂、李靖率三万人马迅速南下,到达敌大营前,挥军攻入敌营,不想敌营中空无一人。果然,敌空营出伏,乃令将士一边严防伏兵,一边纵火大烧敌营。顿时,营中大火冲天,却不见有伏兵出袭。李靖略一思索,大惊,急对裴寂道:

"敌往城外伏,欲袭取城池。请将军急回报大将军,我随后率军到。"

于是,裴寂飞身上马,率数名亲兵急往报李渊而去。

此时,李渊估裴寂军已袭敌营,所以也不遮掩,一面派出探子探听前军情况,一面率军加快南行步伐。大军到城外将十里,忽然见裴寂回头,直往中军而来。

裴寂急见李渊,忙将前方情况及李靖所言报李渊。李渊将信将疑。此时,世民入,报敌袭襄汾城。李渊大惊,跌倒在地。世民忙扶起,道:

"我留有三万人马守城,无恙。可速回军,里应外合一举击败之。"

此时,李渊一惊一喜,大汗淋漓。笑道:

"此不孝子,何不早报。"

世民亦笑道:

"未知是否如所料,所以未敢报。"

于是,李渊令李靖加速合军,全军速回襄汾。不到一个时晨,李渊率大军到达城外,果见隋军在猛烈攻城,忙压住阵脚,挥军攻击。世民率骑兵当先冲锋,城内刘文静、候君集大开城门,率军奋出,与敌展开拼杀。

此时,屈突通已寻到向导,问明逃走小路方向,即乘义军未完全合围之机,令副将刑春率敢死队两面抵挡,迅速收拢隋军主力,由向导带着,当先率队向东上山,翻山穿林,直往南而去。独有那刑春所率近勇士被世民骑兵穿插,切断退路,不得脱身。顿时,十多万义军全部压上,刑春被乱兵杀死,隋军亦战死两千,八千投降。此战,李渊大胜,按照律令大赏有功将士,对八千降将降卒大加升赏,编入军中。

第三天,李渊尽起十三万大军向南进发,直达新绛城下。此时,屈突通已进驻新绛,严防死守。李渊令建成率三万人马攻城,为防河西和晋城之敌前来援助夹攻,令世民率三万人马抚取稷山、河津,令裴寂率三万人马抚取翼城、沁水,自亲率三万人马作为后备,敌出则击,以力求消灭隋军有生力量。

建成连日指挥义军攻城,屈突通只一味死守,并不出击,城上城下均损失不少人马。建成见屈突通不出,于是听王圭建议,令将士于城下骂屈突通祖宗十八代。那屈突通于城巡视城墙,视若无睹,谈笑自如。于是,建成又令人将一套女人衣服和一封书信射上城头。士卒将之交与屈突通,屈突通打开书信却见上面写道:以今视之,屈将军畏缩如妇,莫非昔以万人胜贼十万,竟以石榴裙俘贼?今如依此奇计,说不定我等纷纷败逃?屈突通越看越怒,拍台而起,继又冷笑,竟令人将送来妇人衣服展开,挂在墙上,行若无事巡城去了。

建成见此计不成,闻屈突通外公曾志在临汾,令人往绑其一家来,亲送到城下,并射书入城报信。屈突通得信忙上城头察看,果见外公一家人被绑,心中暗暗着急。建成见屈突通到,将曾志一家推近城下,大声对屈突通道:

"此尔亲外公一家,尔不降,将斩为肉泥!"

那曾志也颤抖着对屈突通道:

"国公非反隋,乃为隋长久计,拥立代王,尔从之,忠孝可两全!"

屈突通答道:

"李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如代王接纳,为何还派我等来清剿?"

接着又对建成道:

"临汾已降尔,曾志者,尔子民也,皆吾敌,尔杀之,吾亦当贺!"

说罢,乃离城头而回。何常大怒,欲杀曾志一家,建成见计无效,滥杀徒增恶名,连忙出手阻止,何常不解,建成道:

"其所言有理,不能滥杀。"

王圭见建成过于仁义,不由得摇头苦。于是,何常遂不杀,将其送还临汾。建成对攻取城池却苦无良无计。

李渊见建成攻城无果,仍亲到城下,细细观察,见城墙并未太高,估通过强攻可克。于是,李渊令士兵多做云梯,多备弓箭,六万人马全部压上,日日往城上射箭,派人近城架云梯进行强攻,均不克,义军死伤不断增多。

却说世民率三万人马到达稷山城下,派人入城招抚。那稷山守将章明生原来乃世民手下一骑兵都尉,听得世民兵到新绛早有心往投,只是未知世民所在,故犹豫不决,今闻招抚使到,又言亲世民来,大喜,亲出城将世民迎入,率万多人马归附世民。

于是,世民又西进河津。河津守将乃宋老生亲信钟祥恩,有人马两万多,听得世民率兵前来,一面向河西请兵,一面加强守留,欲与世民决一死战,待世民招抚使入,竟将那招抚使痛打一通赶出。世民大怒,决计灭之,令刘玄基、吕宁令、周兵雄等率四万人马于城下扎营,自与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章明生等数人悄悄往城各处察看敌情。世民沿城墙走一遭,见东门于南,北面是长长的城墙,城墙连着一悬崖峭壁,心中计定而回。

入夜,世民令刘玄基、吕宁令、同兵雄各率一万人马,人人点火,集中猛攻东门。那钟祥生闻世民攻城,乃振奋精神,督军全力守城抵挡。双方城上城下激烈搏杀,均死伤不少。

世民待双方拼杀之时,与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章明生等率一万多人马悄悄的沿北面城墙而去,到城尽头,架起数百云梯,命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章明生各率一队,带头如飞爬上云梯,直登城头。

城上巡守士兵发现,一面派人急报钟祥恩,一面组织向城下射箭。但是,隋军大部被东门进攻所吸引,此时守城人马不多,虽努力射箭抵挡,但是城下义军仍如蚁而上。那章明生率先登顶,眼见就要跳入城内,却被一箭穿心射下城去。此时,世民在城下,在火光中遥见章明生第一个冲上城头,正欲组织更多士卒随后杀上,却见那射死章明被不远处一隋校弯弓射死,跌下城来,大怒,一手紧握长枪,一手抓住云梯,如飞冲上,那隋将发现,乃再弯弓拾箭,对着世民便射。此时,世民已上到城头,眼见箭直飞来,避无可避,世民忽单手抓住城墙,大喝一声,奋力一跃,箭从身下飞过,人已跃过城头,直冲到那隋将面前,一枪将其挑下城去。数十名隋军见世民勇猛,急往东逃去。于是,义军源源而上。世民率着上城义军,直往东杀去。

那钟祥生见义军破城,杀到跟前,急率队向西逃。世民奋蹄如飞,只数分钟就追上,却恨其顽抗,并不一枪就将其杀死,而是长枪横扫,将那钟祥生扫倒在地,以长枪指着其喉,跃跃欲刺。那钟祥生见此,惊慌道:

"吾投降!吾投降!"

世民怒道:

"此时已迟。"

那钟祥生惊得连连求饶。世民怒其无骨气,其求饶一声,就猛朝其身上刺一下,顿时惨叫声连连,连刺几枪,才命士卒将其收押。此时,刘玄基、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吕宁令、同兵雄等已清除残敌,得降卒一万多人,世民令将愿从军者一万人编入队伍,厚赏其余并放还。

次日一早,忽报河西援军两万多人进至十里外,闻河津下往回撤,正在渡口上等船舶。于是,世民急令全军分前后两队猛追,一举将其全歼。又生俘万多人马并编入军中,队伍扩至七万。世民乃令吕令宁率两万人马守河津,自率五万人马回新绛。

却说那屈突通探得李渊同时分兵东西,又经过数天攻城,义军伤死多而且疲劳,决定乘机进击,以一举击败义军。这一天,屈突通待城下义军攻至下午,士兵饮饿疲劳之时,屈突通突然亲率全军出城猛击义军,双双在城下正杀得难分胜负。李渊、建成见隋军将士勇猛,义军危急,只得亲自上阵,各率一队杀入敌纵中。

李渊远远见屈突通左击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乃飞马过来,力战屈突通,不想屈突通乃隋廷第一猛将,只数回合,李渊力尽不敌,只得拍马逃开,屈突通那里肯放,死死尾随。

刘文静见李渊危,奋力杀透敌阻,冲到屈突通跟前,长枪猛刺,竟被屈突通猛挥大刀砍弯了那精钢枪尖,长枪亦差点被震脱手。此时,李靖杀到,大刀猛砍回敬屈突通一刀,屈突通挥刀抵挡,亦全身一震,虎口发痛,但事关成败,只得奋起神威,战刘文静与李靖。李渊始得脱身。

就在两方死拼之时,世民刚好率军回,见城下两军拼命,乃一马当先,率五万人马加入团战。在敌纵中,见刘文静与李靖双双战屈突通,仍有败象,乃拍马冲过去,大喝一声,舞枪如花,直取屈突通喉咙。

那屈突通正在力战义军两悍将,眼见就得胜,突然听得声轰雷,一长枪夹破风之声,如飞而来,躲之不及,乃急中生智,奋力斜跃,竟离马而去,远远跳到地下,见旁边刚好有一义军将校骑马冲过,挥刀猛砍自己。屈突通猛伸出大手,抓住那大刀,奋力一拖,生生将那将校拖下马来,再奋力一跳,跃上马去,大手在马后出力一拍,那马吃痛,奋蹄如飞的逃开,直入城而去。

隋军见主帅入城,慌忙涌回城。世民见敌逃走,挥军猛冲,将未及逃进城之敌截住,一阵冲杀,隋军被杀七零八落。大批隋军见回城无望,逃有逃不了,只得弃械投降。

此时,裴寂亦成功招抚翼城、沁水两城而回,于是李渊手上义军进一步扩大至十五万人马。

那屈突通精于计算,不想云气着实差了一些,以至功成垂败,锤心扪胸长叹。整顿点军,损失过万,怕新绛不能守,想放弃,又怕义军乘势猛追,连运城也难保。于是,一面令人往长安搬救兵,一面令副将孙无阂率两万人马死守新绛,自己亲率两万人马往运城布置防务。数日,长安三万救兵至运城,屈突通大喜,乃令副将孙无阂放弃新绛,连夜率余下万多人马回运城。

次日,建成率军攻城,却见城门大开,飞报李渊,李渊至,派一队人马入城探之,确不见有隋军。

于是,李渊乃派五千人马入城维持秩序,安抚百姓。令李靖率三万人马抚取绛县、垣曲、闻喜、万荣等。亲率十二万大军继续南下,到达运城之北,扎下大营,日日挥军攻城。

屈突通利用城墙坚固抵挡进攻,依托水陆交错优势,灵活机动出击,累累击败义军。要不是李靖抚剿得力,全部顺利拿下周边郡县,新得降卒五万多,义军减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李渊早无力进攻了。

就这样,双方对峙月余。世民骑兵面对复杂水网也无法可施,只得四出派探子,深入关中,侦敌情,以谋进取。

此时,忽大雨连日下个不停,道路泥泞,军粮运输不继,军中粮草渐渐短缺。这时,忽元吉使者来报,刘武周与宋金刚合兵,势力大增,欲联突厥起兵南下进攻太原。李渊担忧太原有失,裴寂亦请李渊回兵太原,于是李渊遂有回兵太原之意,乃令众将准备,择日起兵北上。世民闻之,急往帅帐,对李渊道:

"闻大将军有回兵太原之意?"

李渊答道:

"然也。"

世民道:

"何也?"

李渊答道:

"运城久攻不下,连日大雨,粮草不继,加上刘武周新得宋金刚,欲联突厥南下谋太原。太原一失,我无根本,义军灭亡有日矣。"

世民道:

"河东历来少雨,必不会久。且大多郡县既克,田野粟熟,可就地补粮,度过雨天。那刘武周虽得宋金刚,但实力未大,加上部将未必服宋金刚,其将士未能结团一致,不足为患。突厥贪财,新与我盟,现我巨额战利不断,必不会败我盟,与那刘武周联合。此因这都不是回军之因。今大军半道而回,失信各方,新归附者必去,各战将必心灰意冷,队伍士气必尽失。此时,若隋乘机出兵进击,我等大祸临头矣。"

李渊听世民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入心,乃道:

"我不回兵,运城又不得进,如何?"

世民道:

"运城难克,潼关更难克,南下延时日久。为今之计,不如兵分两路,一路由一得力大将率领,并统调新绛、临汾、霍州等河东数十郡县兵马与屈突通对峙,另一路主力西出河津,渡过黄河,进军河西,收抚各路群雄,壮大我军,再取长安,以代王令各方归附,大事可成矣。"

李渊沉思良久,道:

"此谋是尔起,进军亦由尔为主。"

于是,李渊乃不回军,令就地筹粮解决大军所需。数日,大雨停,太原粮草亦到。李渊兵广粮足,又雄心勃勃,乃令建成为主帅,裴寂为副帅,率七万人马,并统调河东诸郡县人马,与屈突通对峙。建成知统领兵马征战一方非己所长,乃道:

"裴寂善兵,请为主帅,吾为副。"

李渊见建成虚心举荐,不再争功,心暗暗赞赞,道:

"尔仍为主帅,可统筹全面,裴寂为副,可专司军事。"

于是,建成仍然为主帅,裴寂为副帅,统率七万人马对屈突通对峙。自与世民率主力八万绕新绛西出河津,西渡黄河,向河西进取。临行前,李渊对建成道:

"尔身为主帅,需多听兼明,善择人而用,一切军事调度以裴寂为主,不得有误。"

建成连声应是。又对世民道:

"建成力薄,得从尔营中再派数名得力战将助之。"

世民道:

"李靖、刘玄基可也。"

于是,李靖、刘玄基便留在河东,听令于建成、裴寂,在与屈突通的数月对峙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却说李渊、世民率八万人马到达河津,欲西渡黄河,当地百姓纷纷献船造船,十多天各事俱备,探子忽报韩城太守韦升派一万多人马紧守渡口,欲拒我军西进。李渊欲强渡。世民道:

"强渡必损失沉重,不如我率一万轻骑,迅速北上吉县,出其不意从壶口渡河西进。"

李渊道:

"怕仍有阻。"

世民道:

"壶口距此数百里,必未防。且那陕北孙华,起于草莽,未有归附,曾对我等有善意,正可乘机招抚。"

李渊许之。世民乃与刘文静、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同兵雄等率一万骑兵迅速北上,第三日经过吉县到达壶口。世民也不扎营,搜寻来十多条船,即命段志玄、殷开山当先率千人上船度河。此时,壶口对岸只有百多隋军值班把守,见义军杀到,一洪而逃。段志玄下得船,即率骑兵猛追,数尽将逃兵擒回,不曾走漏一人。

约两个时辰,一万骑兵数尽度过黄河。时值傍晚,世民命全军不得休息,于马上边吃干粮边前进,二更到达宜川城外。世民远远止住人马,命刘政会率骑兵就地等待,准备着,见城门一开,即率大军冲城。自与段志玄、刘文静、殷开山、同兵雄等数十人,悄悄的潜到城下,城防平不严,城上只得三三两两的守城士卒,有的在打盹,有的在财博,全不留意城下异动。世民寻一死角,看了看城上,估三四个人梯即可上到,乃道:

"可推人梯而上,谁先上城。"

同兵雄抢先答道:

"末将愿先上。"

于是,同兵雄接过长长的绳子,背在背上,一个世民大力士卒靠墙扎稳马步,同兵雄乃站上其肩,另一个士卒再就近扎马步,放低身子,那负重士卒再站上,缓缓站起来,此时,又士卒就近如法放低身,那负重士卒再站上。此时,同兵雄手已能及墙头,爬了上去,将绳子扎在的墙头上,放下绳索,于是,世民当先,一个个的沿着绳子爬上了城头,数十人悄悄的沿着城墙,到达门楼附近,见有十多名士卒守门。世民大喝一声,大家一冲向上,一举将十多名士卒杀散,大开城门。

在城外远外的刘政会正聚精会神的盯着城门,忽见城门大开,乃率骑兵迅速冲入。世民与骑兵汇合,即分骑兵进占四门,亲率一队直冲向衙门。那宜川守将张义乌正在大呼呼睡,做梦也想不到远在数百里外的义军会杀来,听得士卒来报,还以为孙华来袭,提刀正欲上马奋战。此时,世民率一队骑兵贯鱼而入,见一隋将,乃大喝道:

"宜川已克,李世民在此,还不投降?"

那张义乌一听是太原李世民,吃了一惊,跳上马欲逃走,却被骑兵四面围过来,顿时被乱刀砍成肉泥。世民抓来一个隋兵一问,才知此乃宜川守将张义乌,乃命士卒挑着张义乌的首级到各处,招降城中抵抗隋军。至天亮,全部清理隋军,拿下宜川,得降卒两万多人,全部编为步兵。

于是,世民乃暂在宜川,令刘文静为使,率数人往洛川劝孙华归顺。

刘文静到达洛川,拜见孙华,向孙华言世民之意。孙华召手下众将议,有从者、不从者,孙华一时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往见刘文静,道:

"且容慢议?"

刘文静见其犹豫不决,乃道:

"当今天下大乱,孙将军因时而动,乘势而起,终拥一席之地,占一角之山河。但陕北地广人稀,百姓苦困,将军能以此雄霸天下否?"

孙华答道:

"当初起事,只为自保,无此志也。"

刘文静又问道:

"能否与中原列强对阵否?"

孙华答道:

"未必也。"

刘文静道:

"今唐国公南下拥隋,抚剿各方,势如破竹,孙将军不乘时而动,及时归附,怕到隋廷大定之时,将军何去何从?其时,恐怕死无葬身之地矣。"

孙华被刘文静说得心惊肉跳,顿时汗流浃背。思索了一会儿,道:

"非吾不从,只我等起于草莽,实乃贱民,怕不为国公所容。"

刘文静答道:

"国公之律例,能者上,不分贵贱。"

孙华问道:

"何以见证?"

刘文静明白其怕自己乃贫民起家,不被重视,思索了一会,答道:

"闻孙将军有女,愿为媒,配与世民。"

孙华正为女儿生得难看,难择夫君担忧,闻言大喜,乃与刘文静订盟。第二天一早,孙华亲送刘文静出城外十多里,方依依不舍而回。

刘文静回报世民。世民道:

"将军说动孙华投我,大功一件。即不该拿吾当货易之。"

刘文静答道:

"其奇货可居,我不等价,安肯成交?"

世民无言以对。刘文静安慰道:

"大丈夫要卓立于世,成就大事业,除以智勇争锋于战场外,还必须善用外交,建立联系,方得多助。"

世民心想也是,乃笑道:

"将军所言极是。世民受教了。"

于是,世民乃备上厚厚的聘礼,令刘文静往洛川下聘。数日刘文静回。世民乃率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往洛川。孙华隆重接待,当即令其辖下陕北十多郡县全部归顺世民,共得九万多人马。那孙华急将女嫁与世民,当天,在孙华的主持下,世民就迎娶了孙珍儿。

宴席散,世民回新房,见一珠圆玉润的美人儿坐于床边,头顶红布,一双雪白的巧手自是不停,拿着一汗布在把玩着。世民走近,轻轻将那红布挑开,却大吃一惊。

原来,那孙华虽身为一方霸主,拥陕北十多郡县,但却自小家里赤贫,无田无地,一家人靠父亲帮人做长工得些少粮面过日,那孙华长成人后,生得雄伟勇武,善结交豪强,但因家贫,其母求遍近邻远亲,均未得良配。一日,有流落此地的一对父女饿晕路边,被孙华救回,那父半夜便病死了,临死前将其女许与孙华。孙华始得贤妻,但却生得丑陋,妻夫安于贫贱,数年,旦子似父,生下唯一女儿却似母亲。此地向来隋军薄弱,官府又横征暴敛,盗贼四起,孙华见有机可乘,乃起事,不想也得独占一方。此时,孙华无大志,却爱儿女,眼看儿子成婚了,女儿也长大了,却因生有奇丑,未有人来提亲,常常对着女儿忧愁,不想机缘巧合,竟嫁了个旷世英雄。

那孙珍儿见世民惊奇不悦,乃含泪道:

"吾生得丑,不配将军,如不合意,请自便。"

世民回神,温言道:

"既已娶,便是吾妻。"

于是,乃主动与那孙珍儿饮合欢酒。那孙珍儿才释怀,欢喜无限的去打水与世民梳洗,服侍世民上床,令人抬来木桶,打满水,关严门,羞答答的自行脱衣,站有木桶中,细细的擦洗。世民于床上,张眼看那全裸背影,却见肌肤雪白红润,柔嫩如玉,偶然侧身,一双圆润坚挺的奇峰清楚现在眼前,心下不禁暗暗叹道:

"既生此身材,何生此脸面?"

看着看着,渐渐想入非非,加上数月戎马倥偬,少近女色,那雄性激素顿时增,血流加快,全身燥热,欲望勃发。不禁悄悄起身,将内衣抖去,走入热气腾腾的木桶内,从背后抱着那孙珍儿...

两人于水中,水没到颈,只一会儿,双双兴奋无比,遂冲动起来,人动水亦动,水借人势,劈啪作响;人得水助,爽入心肺,两人搏杀尤其投入持久。

好一会,两人才起来,那孙珍儿拿来浴巾顾不得为自己抹水,就爱怜的为世民细细抹擦...

数日,世民、孙华、段志玄、殷开山、刘政会、同兵雄及原孙华手下众将,率十万人马南下。那韩城韦升闻世民率十万人马南下,兵临韩城,吓破了胆,保命紧要,将一班将士丢下,竟不敢回长安,连夜带着家属西逃,到一处偏僻之地购地造屋,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于是,韩城不战而下。世民乃派人接应李渊大军渡过黄河。

李渊派出使者四出招抚,数日,李孝常以合阳、澄城、白水和永丰仓来投,李渊得粮草数十万担。连边成以大荔、华阴、潼关来投。李渊令刘文静、李孝常、连边成率三万人马驻守潼关,防屈突通南下入关。

数日,于志宁率铜川、富平、高陵、泾阳等数十县来投,世民妻叔长孙顺得于长武县遥闻李渊入关,亦率两万人马一路过关斩将,连收数郡县,顺利与李渊大军汇合,此时,李渊手上兵力发展到二十多万。(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超级系统危险关系无限恐怖宿主天才小毒妃逆天邪神庆余年绝世武魂武映三千道
相关推荐:
大秦之小兵传奇2助龙升天执掌天命命运道君三国第一剑斩毒绝品天骄穿灵风范烈霸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