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二十三回 机关算尽未得呈 雨露滋润终归唐

前者,世民一举强夺京师卫军都督和禁军大权,恭帝深感唐王势大,长此以往,必削皇权,暗下决心除去李渊,想来思去,却又无法可施,心想自己虽贵为帝皇,却处处置于李家制约监视,形如囚徒,心中郁闷,每每与皇后萧文琴、大内总管劳有月相对,议及处境,中心悲愤不已。那大内总管劳有月从小扶养服侍恭帝,对恭帝之境遇深感同情,却又帮不上什么忙,心中惭愧着急。

那皇后萧文琴之父本为帝后萧氏之亲外侄女,按辈份为恭帝表姑,十七八岁光景,自幼饱读诗书,并长期跟随父亲萧禹太守辗转各地。去年随父往拜见炀帝,萧禹与皇后萧氏姐弟相聚。那帝后萧氏见外侄女灵巧聪明,见多识广,生得如花似玉,十分喜爱,便将其配与自己亲孙杨侑。那萧文琴嫁杨侑,虽然女大两岁,但少年夫妻,女大反而更加和谐恩爱。萧文琴见恭帝苦闷可怜,身同感受,乃安慰对恭帝道:

"昔者,有囚徒勾践,卧薪尝胆,终得复国。今主上乃稳坐帝位,只要抓准时机,乘时而动,必收回皇权。"

劳有月也常安慰恭帝,拍心口表示效忠。

恭帝才略安。于是,乃常常与两人商议朝中大事及对付唐王之策。萧文琴闻李世民克河东,大胜而回,乃对恭帝道:

"秦公李世民功高盖唐王,不如乘此机会,厚待之,分化其父子,使之产生矛盾,为我所用,我主则可稳坐泰山矣。"

恭帝以为然,与皇后一道,亲率文武到长安北门迎接世民回朝。世民闻恭帝亲自出迎,颇为意外,当即令屈突通率大军扎于城外,自与候君集、刘政会、史特来、孙成武、章雄伟等向北门而去,远远见恭帝与皇后当先,后面是文武百官,站在城门外相迎。

世民拍马走近,却被那庄重秀丽的皇后深深吸引,不禁注目细看,却见一唇红齿白、妙目俏颊的少妇,头戴金凤华冠、身着紫色衣裙、外披一镶貂皮黄色绣龙大衣,站在飒飒秋风之中,丰姿卓约,美不胜收。不禁暗赞叹道:此真皇后之也。不禁心动。却听得大内总管劳有月高声道:

"大隋皇帝亲迎李大将军率得胜之师回朝。"

世民定了定神,赶紧与众将下马,拜倒在地,道:

"吾皇万岁,万万岁!世民何德何能令帝尊出迎?"

恭帝双手作揖道:

"将军乃我大隋栋梁,今得胜回归,举朝相庆。"

于是,恭帝走上两步伸手扶起,拉着世民的手,肩平肩回城而去。那世民一双虎目不时偷瞄那皇后。皇后见眼前百战英雄、真男人关注自己,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也不揭穿,只笑笑了之。

当晚,恭帝在宫中大摆宴席,单独接待世民。世民与恭帝饮,恭帝醉,喋喋不休,世民心不在焉,只当耳边风,乐得细细欣赏那半醉半醒、百媚怒放的妙龄皇后。直羞得那萧文琴低下头,既不敢告诉恭帝,也不敢怒对世民,颇为尴尬。

深夜,恭帝欲睡,令太监扶回房,皇后亦起,醉摇摇的,世民见宫女一时未到,乘机走上去双手扶之,悄悄的伸左手入其怀内,在纤纤细腰上捏摸一把。惊得皇后一把推开。此时,宫女到,在宫女的扶持下,跟着恭帝入房而去。

世民虽然余味未了,也只得回府,到得府门口,早有杜如晦在等着。杜如晦道:

"将军身居唐王之下,恭帝却独宴将军,不怕唐王相疑?"

世民答道:

"疏不间亲。"

杜如晦道:

"此常理也。将军却不是常人啊。恭帝行此离间计,令尔父子生疑,以削弱李家。"

世民一惊,酒醉醒了一半。双手抱拳道:

"多谢先生提醒。"

世民估其一定会厚赏自己,便暗思对策。次日上朝,恭帝下旨晋封秦公李世民为秦王,并大赏三军。

世民心想恭帝果然用心险恶,乃出班奏道:

"主上赏罚不明矣!此次平河东,得力于唐王周密筹划和众将用命,非我之力,吾不敢受。何不加封唐王?"

恭帝道:

"唐王位极人臣,还有何官可封?"

李世民道:

"可加封太师,赏九锡!"

恭帝怒而不言,眼望众大臣。宰相杨星、兵部尚书李纲出班奏道:

"自固太尉太师两不兼,九锡更非外姓臣子可拥。"

窦轨、长孙顺得、高士镰等众大臣纷纷出班保奏,道:

"唐王有扶主安国之功,今又添新功,非兼太师,加九锡不可表其功。"

杨星、李纲欲再言。李渊出班,以手指着杨星、李纲,大怒道:

"救主扶国,尔等没有尺寸之功而身居朝堂高位,岂不愧对战场上舍生忘死将士?何德何能于此胡言乱政?"

杨星、李纲禁声。恭帝只得下旨,晋封李渊为太师,加九锡,晋封李世民为御前上将,晋封屈突通为御前大将、其他各将亦有封赏。李渊、李世民欣然接受。

恭帝下朝,回到宫中,长吁短叹,皇后萧文琴关切问道:

"主上何事如此长叹?"

恭帝答道:

"李渊日渐张扬,今朝堂之上欺人太甚,长此以往,我等为人鱼肉矣。"

萧文琴当晚对世民的无礼只感慌乱,并不怀恨,甚至心中深处还有点甜甜的、飘飘然的感觉,但事后冷静想想,自己贵为皇后,其竟敢越礼动粗,亦太过矣,听恭帝此言,答道:

"各地归附者,均杨隋,非李家,可乘人心思隋,暗暗筹划,集朝野之力,一举除之,朝廷权力可重归主上矣。"

恭帝犹豫不定。大内总管劳有月也道:

"今朝廷权倾李家,赏罚不由主上,时长日久,李家必尽收人心,继谋害主上,自当皇帝。与其等死,不如及早筹划一搏。"

恭帝良久才道:

"两位均寡人至亲之人,今日之言必行。但必须保密。"

一会儿,又对劳总管道:

"朝堂之上,我旧臣数百,长安之中,数千豪族大户多与皇家有交,寡人下一旨与尔,尔持旨暗中联络,令多蓄家丁,暗中训练,待时而动。"

于是,恭帝又召宰相杨星、兵部尚书李纲,对两人道:

"唐王欺人太甚,长此以往,朝必改,寡人命必亡。今决心除之,不知两位有何高见?"

李纲道:

"臣亦曾有此想法,欲奏请皇上行之。但那唐王已成气候,势力布于各地,非除一人可改变格局,搞不好怕反受其害。"

杨星道:

"李家之核心,只唐王和秦公矣,余皆庸庸碌碌之辈。如除去此两人,进可安抚各地坐关中;退可走洛阳保性命。至少,撼我大隋最大之敌已除,这也是为大隋长久计。"

恭帝道:

"寡人亦有此打算。寡人下密旨于尔两人,联系长安周边郡县旧部,结同盟,待时而动。"

于是,长安城内百官士族的联系,有大内总管劳有月;长安周边郡县的联系,有宰相杨星和兵部尚书李纲;又令皇后萧文琴暗暗派人联系武功娘家,招兵买马,随时准备东来接应。那恭帝时常了解进展情况,还偷偷接见联络外臣,颇有成效。长安内外,一时之间,处处暗藏杀机。

却说恭帝封赏之日,世民下朝回到军中,对众将宣布封赏,独屈突通因恭帝旧部得晋升尤快,众将贺之。屈突通羞愧道:

"人是物非,主在情移,其赏我如鞭我也。"

于是,屈突通乃手书一封请世民交恭帝。次日,世民上朝,恭帝问屈突通为何不上朝。世民将屈突通书信交与恭帝。恭帝打开,却见写道:昔负代王托,已尽力于阵前,今只为军中小卒,无非恭帝前驱也。

恭帝深感屈突通曾忠己所托,又勇猛无比,本想厚待于其,待时而用,不想屈突通投唐王意决,心中想到树倒猢狲散,不禁悲凉。只得下旨免去屈突通御前大将之职。

再说屈突通于军中,未立寸功,便在世民麾下听命,既感恩,又深感不安,乃决心为世民多做事。其他人乘息战之机好好休养,其却日日于军中,各处体察军情,了解情况。一日,对世民道:

"军中部队各有所属,各队素质不一,且兵种配置亦不合理,不如乘息战之机调整,加强训练,进一步提高战斗力。"

世民问道:

"如何调整?"

屈突通答道:

"对兵士,善跑者为步兵,善骑者为骑兵,善射者为弓箭兵,善水者为水兵,按照兵种配备专用武器。令老弱者退。同时,加强向各地征壮丁、战马、粮草,补充入军中。军中样样齐备充足,可随时而动。"

世民深以为然,乃依屈突通之策清退一批老弱士兵,新征一批年青壮丁入伍,将二十五万军队按士兵各自所长分为骑兵、步兵、水兵和弓箭兵,并选一批善侦探者给杜如晦使用。经过精挑细选,得骑兵五万,步兵十五万,水兵两万,弓箭兵三万,士兵既训练所有项目,又相对按军种强化专业训练,仅一个多月,效果颇为显著。

世民又从骑兵中选调最强者五千人为随身护兵,一人两马、人马皆铠甲,刀枪均精钢,并配备弓箭、短剑,人称玄甲军。自此,世民所率之军便成为强中之强者。

且说那杜如晦自被世民任为左司侍,总理对外联系,侦探各方动静以来,利用久居长安之优势,不断暗中招收社会能人异士,四出侦探各方情况,收买宫中和达官家中可用之人,为其打探信息。

恭帝谋害唐王父子之事,自以为密不透风,不想偏偏那不成器的劳有月十分好色,看中宫中侍奉恭帝日常生活的宫女梁婉儿,欲强拉为对食(对食者,乃太监与宫女暗中做夫妻也),那梁婉儿不肯。一日,劳有月酒后进入梁婉儿房中,欲亲近。梁婉儿一边将其推开,一边道:

"无用阉人,敢犯死罪?"

劳有月醉眼迷迷道:

"别看不起我,过几天我犯犯死罪给你看,死不了,说不定还封个一品大员当当呢。其时尔为一品夫人,多威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梁婉儿早被杜如晦重金收买,听得劳总管酒后吐真言,遂一句句将事情真相全套出。见其一会儿醉倒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便悄悄到御厨房,将此事详告线人张松子御厨,张松子闻知此事,如获至宝,匆匆往李世民府,将事情告知杜如晦。

杜如晦闻言,心中暗暗吃惊,忙令藏于宫中和各官家的线人广开侦探,只一日,果然探得恭帝已下决心除去李渊父子,又探知内外联系的名册藏于宰相杨星家,一时难获。杜如晦深知此事不能拖,必须尽早告知唐王和世民,以便对应。当晚,杜如晦闻世民回,乃直往其房中,对世民道:

"探子报,恭帝有谋害唐王与秦公之意,请秦公及早筹划。"

世民闻言,大吃一惊,道:

"此子竟敢狗急跳墙?今敌在暗处,我有明处,如何下手清除叛乱?"

杜如晦答道:

"那内外联系的名单在宰相杨星家中,如能拿到,必一举剿除乱贼,但一时未有良策,不便行事。"

世民道:

"皇上身边有我方之人否?"

杜如晦答道:

"掌管玉玺大内副总管杨应深已为效实于我。"

世民道:

"可令其持假圣旨往杨星家中,以皇上要一份名单为名,将之抄写一份出来,我自有计破之。"

杜如晦一边答应着,一边匆匆出去,亲自去联络那杨应深去了。次日下午,那杨应深果然骗得恭帝内外联络起事的名册。杜如晦将之交与世民,世民即往李渊住处,报与李渊。李渊刚刚将大秦霸王薛举东犯之事急报恭帝,正在谋划如何退敌,闻世民之言,亦大吃一惊,怒道:

"本王欲为三国亚瞒,此子却忘恩负义,非杀之不可。"

世民道:

"各郡各县均以隋顺我,现李家恩威未立,恭帝一去,恐各地乱起。"

李渊忿忿道:

"莫非我久居人下,任由其害?"

世民道:

"今外内未定,欲速则不达。其联络害我名册已到手,父亲可约众文武一齐,于早朝大大方方拿着此联络名册直接质申皇帝。皇帝必惊慌失措。此时,可挟皇帝下旨斩为首者劳有月,废皇后,贬杨星、李纲,并传旨各地,永尊唐王为师,敢再有害唐王者,以欺君之罪论之。"

李渊听世民说得有理,乃同意世民所请,命人当即传与自己亲近的朝臣数十人,将事件一一告知,约次日一起上朝责问皇帝。

却说李渊与众大臣谋策对付恭帝,恭帝不知,还以为得计,正与皇后一整夜的,计算着如何令李建成率大军西去与薛举撕杀,留李渊和李世民于京师,一举擒杀。

次日,恭帝上朝,见文武大臣到齐,乃道:

"薛举兴兵二十万东来犯我国境,寡人欲封李建成为剿匪大将军,率唐王辖下四十万人马前往征讨。"

李渊道:

"臣先奏一事,再议出兵事。"

恭帝道:

"先定此事。"

李渊道:

"有一要事,比出兵更紧。"

恭帝无耐,只得准奏。于是,李渊高声奏道:

"今有人谋害本王,请主上为我等主持公道。"

恭帝一惊,问道:

"何人敢害爱卿?得有人证物证?"

李渊不慌不忙,从袖中拿出名册高举,答道:

"物证在此。"

那大内总管劳有月面色铁青,抖抖索索走下来从李渊手中接过名册交与恭帝。恭帝一看,正是自己曾过目的藏于杨星家中的联络起事名册。顿时,心跳加快,血涨欲出,大汗淋漓,强笑道:

"今天天太热了,上汗巾。"

站在幕后那梁婉儿忙上前为其抹汗,又奉茶。恭帝饮了茶,好一会儿,才定了神,心想:事已至此,只能好好安抚唐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于是,乃对李渊道:

"唐王劳苦功高,竟有好事之徒敢谋害?吾将亲自切查此事,还唐王一个公道。"

李渊道:

"不劳主上,吾已查清。为首者为大内总管劳有月,次之为皇后萧文琴、宰相杨星、兵部尚书李纲等,内外大臣近百人被其假传圣旨挟从。"

恭帝一听,心中打了个冷颤,手足无措,道:

"爱卿不要听人一面之辞,未必是真的。"

李渊道:

"大内副总管杨应深可为证人。"

却见那杨应深大大方方从幕后出来,奏道:

"臣闻劳有月欲害唐王,为查此案,假传圣旨于宰相杨星家,抄此名册,请主上发落。"

恭帝听此言,惊得将桌上的茶杯打翻在地,心知此事彻底败露,无法挽回,欲问杨应深假传圣旨死罪,却又不敢当场发作。李渊问道:

"罪证确凿,请主上问罪。"

恭帝满目泪水,不答。高士镰、长孙顺得、唐俭、窦轨等出班奏道:

"请主上严惩犯罪。"

李纲见恭帝为难,出班慷慨道:

"我等为大隋除害,谋事在人,成事人天,愿引颈就戮。"

李渊回头喝道:

"大胆狂徒,竟敢猖狂如此!禁军何在!"

大殿中忽然涌入数十名禁军,为首者乃殷开山,手执长剑,怒目而视。李渊大手一挥,众禁军竟无视恭帝,直接将劳有月、杨星、李纲擒下,又直往帐后将萧文琴拖到朝堂上,可怜一堂堂皇后,竟连皇帝也救不了之,瞬间成为了阶下囚。李渊道:

"主犯一举全擒,请主上斩之。"

恭帝神情落幕,泪珠夺眶而出,望着李渊,哀求道:

"虽犯大错,但亦寡人之臣子,教诲不化,亦寡人之过,幸未伤及爱卿,请从轻发落。"

李渊不言,此时李世民出班奏道:

"可也,但必斩劳有月,废皇后,贬杨星、李纲为庶人,并请主上传旨各地,永尊唐王为帝师,谋害者,与欺君之罪论之。"

恭帝见皇后等得免,只得许之。于是,乃含泪下旨斩劳有月,废皇后归原籍,贬杨星、李纲为庶人,安置于商洛。接着,李渊请立宫女梁婉儿为皇后,杨应深为大内总管,张松子为御厨管事。

恭帝只得一一许之。接着,李渊又奏道:

"薛举兴兵东来,兵强马壮,锋芒毕露,非世民不可敌。"

恭帝乃令世民率二十五万大军,择日起行,往击薛举之兵。

当晚,李渊闻李纲连夜率一家几十口迁商洛,爱其忠主任事,令建成追回留用。建成也有此意,得父之命,大喜,率数亲兵如飞出城,沿着大道往东数里,见李纲车马,即越过挡在前面,下马站于道中。李纲见是建成,只得跳下马车,对建成道:

"唐王莫非改变主意,不欲我一家逃生?"

建成深深下拜,道:

"先生才高八斗,吾辈深慕,特请先生回,将来必重用。"

李纲决绝道:

"吾决不事唐王,君可灭我一家。"

建成哭泣拜道:

"先生如无出仕之意,吾愿负唐王令恭送先生,只建成与先生失之交臂矣。"

李纲上马车东去,建成拜送于道路一旁。建成见请不动李纲,寡寡不欢而回,走着走着,忽听见后面快马声,回头却见李纲拍马追上,急忙跳下马,拜倒在地。李纲急下马扶起,两人相视而笑。

次日一早,唐王引李纲见恭帝,言前事非李纲之过,请继续任为兵部尚书,恭帝许之。中午,恭帝亲送废皇后萧文琴回武功随父。临别,恭帝执萧文琴手,垂泪道:

"今日一别,不知那日夫妻得再重逢。望亚姑善自保重。"

萧文琴道:

"权臣当道,尔任重道远。凡事考虑长远,不可因一时之气而争强。我等归武功,必与父一道,联系各方,全力扶持大隋。"

恭帝道:

"寡人知尔苦心。但今人心离散,隋势式微,非尔等能救。望尔善自保重,不必理会寡人。"

萧文琴哭道:

"隋亡君亦亡,吾亦不能偷生。武功为西去必经之路,占之,可有所作为,妾不如将一线生机当作救命绳索,好好谋划,可活得多一点盼头。"

说罢,两人相拥而泣,久久不愿离去。

数日,世民率二十五万大军西征,文有杜如晦、房玄龄,武有候君集、屈突通、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和史特来等随军西征,恭帝率文武百官亲送至长安城十里外。

大军一举一动,早有萧文琴留在京师的暗探飞报武功。杜如晦大军未出,亦早已派出大批探子长安以西各地必经之路打探情况,并深入敌后探听敌情。

你道为何恭帝和唐王均如此重视大秦霸王入寇?原来,自李渊侧夫人死后,陇西实际权力落在李良然之子李忠勇手上。那李忠勇名为忠勇,实无才无能无德,行事专横独断,搞得李家内斗,将士离心,人马四分五裂,各自为政。

有薛举者,金城(今甘肃兰州)士族子弟,因累有战功,被侧夫人周明艳赏识,推荐任为金城校尉。周明艳在时,薛举还颇为自律,兢兢业业协助金城太守韦从本治理地方,威信颇高,加上家产丰厚,好友急义,身边渐渐聚拢一大帮交心死党。那韦从本太守以为薛举本性如此,也不加疑。

等到周明艳一死,薛举见李家内斗,势力单薄,隋对陇西管治又长鞭莫及,陇西空虚,便暗暗联络亲信故友,策划大事。一日,薛举对韦从本太守假称突厥入寇边关,韦从本信以为真,令其率金城两万多人马往抵挡,不想那薛举一得军权,便令亲信擒杀了韦从本,进占金城,并兴兵一举攻下陇西,没收李氏宗族庞大家产,占领周边数十郡县,以陇西郡为都城,称西秦霸王,立长子薛仁杲为太子。

那薛举闻李渊起兵入关中,亦起兵东进,欲与李渊争夺关中,不想其北面李轨依李渊之约,出兵扰其后路,薛举要对付李轨南下之兵,所以兵力不足,一时未能东进,待李轨兵锋一钝,就急不可耐的亲率二十万人马东进,不想却仍被李渊抢先入关中,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东进中的薛举收到恭帝安抚圣旨,大怒,仗着兵锋锐,士气盛,挥兵进击,连克数郡县,兵进至扶风城下。扶风太守刘文静一面率军死守,一面急报唐王。

数日,世民率二十五万大军进至武功城外。武功郡太守为废皇后萧文琴之父萧禹,父女俩闻李世民率军西征,必经武功,于是便密谋暗杀世民。

当日,闻世民将到,便虚留五千士卒在大营中,令副将陆飞升率两万人马全部入城,埋伏于街内百姓房屋中,待迎世民入城后,即关门打狗,将世民一举擒杀。

武功城种种异动,早被杜如晦派出探子得,飞鸽传书于杜如晦,杜如晦详报世民。世民即与众将计议,并详细作了一番布置,乃率军继续前进。

世民进至武功城外,萧太守假惺惺的亲率手下文武在东门外迎接。世民镇定自如,相客气一番,乃令候君集率大军城外安营,紧牵着萧太守之手,与手下数十将领一道入城,其身后五千玄甲兵在屈突通、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的率领下,雄纠纠气昂昂的也紧跟着入城。守关士卒欲关门,一下只被玄甲兵死死的顶在一边,不得动弹。玄甲兵贯鱼而入。

暗藏于百姓民房内的副将陆飞升,见世民始终紧跟在萧禹身边,身后亦有大队将领,投鼠忌器,不敢冲出。继见一队队铠甲鲜明的骑兵迅速进占各街口要道,当即气泄了一半。

武功将士哪里见过全身披甲的骑兵?为其气势所慑,生怕一不小心被发现,伏在民房内一动不敢动。待五千玄甲军全入,牢牢控制四大城门、把守郡府出入各主要街口,那副将陆飞升更不敢轻动。

萧禹左等右等不见陆飞升出,知有变故,只得大摆宴席,接待世民等人,好一会陆飞升回,对萧禹使眼色,萧禹方知此计行不通,只得再等半夜,行请君入瓮之计,亲自擒杀之。

那萧文琴深知世民之勇,怕半夜父亲冒险,便心生一计,待父亲与世民等饮至半响,亲往药材铺购一大包大茶药(一中能毒死人的中草药),亲自入厨煮水,合与茶冲一壶,又冲一壶没有毒的,左一右一提着至大厅前,看看饮食中的众人,乃将那壶有毒的放在茶机上,提着无毒的上前,从离世民远处开始,一一为众将倒茶水,正倒到世民处,刚好无茶水,正想回头换那壶有毒的,神不知鬼觉的将世民毒死。回头一看,却见陆飞升一手提着那茶壶,一手拿着一杯茶,正要一饮而尽,大惊失色,要走过去已来不及,急中生智将那空茶壶猛一抛,直朝陆飞升面门打来,那陆飞升完全想不到一向文质彬彬的小姐会突然发怒,惊得忘了躲避,手中茶壶与茶杯"啵"的一声,一齐跌落,水洒一地。萧文琴怕败露,指着陆飞升鼻子,娇声骂道:

"小小官吏,也敢如此无礼。私拿我茶。此茶是尔能饮的么?"

说罢,假作怒气冲冲的样子下厅而去,搞得那陆飞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世民却已读懂了几分,暗叫侥幸。于是,世民乃起,强拉萧禹,与其豪饮起来。未几,萧禹假醉,世民亦假醉,各自回房。

世民由屈突通、刘政会等拥扶着出,下人欲引世民回太守安排好的房,好待半夜行事,此时,世民突然伸手拿住那下人,一手握住其颈,低声喝道:

"不想死就听从指挥。"

那下人被擒住,一动不能动,顿时吓得失魂落魄,唯唯诺诺。世民道:

"带吾去小姐房。"

那下人只得老老实实带世民去,到得一独立小宅院前,那下人用手远远指着,道:

"中间那间便是,两侧各住一侍女。"

世民用手一拍其头,那下人使晕将过去。世民见灯已熄,便令众人退去。屈突通、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等便按照原谋划行动。

世民悄悄的到正屋门前轻轻推了推,门是关死的。于是轻轻到左边一侧屋,伸手将虚掩着的门推开,见一侍女睡在床上,便走上去,左一手握其喉,右一手在其脸上轻轻一拍,将其拍醒。那侍女醒,欲大叫,世民左手略一用力,那侍女便出不了声。世民低声道:

"尔要死要活。"

那侍女眼露惶恐,听世民言,慌忙点头。世民道:

"带吾到小姐房前,尔叫门。"

那侍女想了想,便从旁边拿了一件衣裙,与世民一道去到正屋门前,轻声连叫数声:

"小姐、小姐..."

只听得里面问道:

"何事?"

那侍女答道:

"早上我要帮厨,现送来明早换的衣服。"

只听里面陆续有响声,一会儿,门"吱"的一声打开了。世民放开侍女,顺着将门一推,闪身而入,反身将门关上。萧文琴见世民入,大惊,继又故作镇定,道:

"将军来此何事?"

世民答道:

"报答尔不毒我之恩。"

说着,一伸手将仅穿睡衣的纤纤玉体紧紧抱住。萧文琴喝道:

"放开,否则咬舌自尽。"

世民答道:

"刀架于尔父母兄弟颈上,尔安忍一家地下相会?"

萧文琴顿时泄气,不再作声,小嘴鼓着气,眼睛愤怒的盯着世民。世民决心将其征服,竟不理会满脸怒容,自动手将其睡衣一脱而去,抱起一胴温润如翡玉的娇躯轻轻的放在床上。将自己的脱去衣服,顺手将那桌子上的灯点着,细细欣赏着那躺在床上的雪白娇躯。

世民欲吻那双雪白挺拔的山峰,此时,萧文琴刚好睁眼看见,双手急掩护着。世民伸出大手,轻轻的抓住那双温暖的小手,分开两边,那双小手想挣扎,却斗不动那双大手。那柔软的身子欲翻过去,却被世民低头顶住。只听得"啊"的一声娇呼,那身子越扭动,世民就越是兴奋,越是积极吻起来,吮得滋滋作响。那萧文琴挣扎着,气喘吁吁,始终不得脱身,只得流着泪放弃挣扎。突然,一丝丝舒畅的感觉竟不争气的从世民嘴儿所到之处悄悄的传入心房,牵动着灵魂。

世民见萧文琴再不挣扎,一双手便轻轻的爱抚着那娇俏的小脸,双唇在那胴体上下游走,唇逐吻逐向下,直捣向森林深处...

顿时,那萧文琴便全身发软,再也动弹不得。顿时,一阵阵强烈的欲望,从世民的嘴舌流出,沿着那条似有还无的通道,直袭心花。萧文琴不禁血涌全身,欲火焚身,内心深处又恨极,却又爱极、渴望极。

萧文琴不禁张开那紧眠着的小嘴,伸出那小舌头,让世民吮着,继钻入世民嘴中,与那雄舌恩爱的缠绕在一起,那娇躯也配合着,扭动了起来,一起冲击着,揉合着,磨擦着,狠不得挤合在一起,再不分开。

此时,世民亦血肉俱涨,欲望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开展了攻城略地。世民每动一下,就有的一串串的电流,猛烈的冲击着那爱恨交加的心房。渐渐的,不知不觉间爱欲占满了心户,舒畅爽快从心底油然而生,流而全身每一个角落。

突然,一袭强大畅流从世民心中冲出,飞入凤潭,直达心花,爽到每一条骨头都想飞,每一只细胞都想唱歌,每一条毫毛都想跳舞。

想那代王,深居宫中,缺少磨练,人软气短,虽然对自己温柔和气,封己为后,恩宠有加,但那里有世民英雄气概,每每行男女之事,浅尝即泄,竟从未知男女之间的神仙般享受。此时,被世民玩弄得死来活去,芳心不自觉的悄悄爱上了眼前神勇野蛮男人。

两人尽情享受着一瞬间电击,继混身无力的软倒了。世民躺在床上,长舒一口气,伸手将萧文琴拥在胸前。那萧文琴清醒,盯着身边一张欢畅的俊脸,又爱又恨,突然张嘴在其肩上狠狠的一口咬下去。

世民混若无事,一双大手轻轻的抚摸着、安慰着。良久,萧文琴感到丝丝甜意侵入嘴中,才放开紧咬的小嘴,竟见那肩上有两排深深的齿痕,鲜血一滴滴从牙痕中渗出,不禁既惊慌又后悔,伸出玉手轻轻按着,一头撞入世民怀中,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滚滚滑落到世民的胸口上。(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超级系统危险关系无限恐怖宿主天才小毒妃逆天邪神庆余年绝世武魂武映三千道
相关推荐:
大秦之小兵传奇2助龙升天执掌天命命运道君三国第一剑斩毒绝品天骄穿灵风范烈霸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