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二十二回 分兵突进势如虎 直下长安王者谁

却说李渊于韩城不战而收长安以北数十郡县,人马达二十多万,乃将义军一分为二,亲率十万继续东进南下,令世民率十万人马西进。

李渊率军一举攻下洛南,商洛、山阳等数县闻风来投,闻知洛南有长春宫,储美女无数,李渊大喜,忙移师洛南,自入长春宫中,见个个年轻美貌,娇艳无比,喜得全身投入,数日不出。高士镰等不断进言,正要依依不舍率军继续下南,忽闻族弟李孝恭从陕南率六万人马来投。李渊大喜,令李孝恭为参军,大赏其三军,继令李孝恭率本部人马下南,抚剿陕南各郡县,并严防湖北萧铣北上进入关中。

你道李孝恭为何此时来投?原来,那李孝恭以武状元晋身,被派于屈突通部队中任牙将,因剿贼累有战功,屈突通又看重,晋升颇快,不久就成为了代王手下一员大将,被派镇守陕南,防御湖北萧铣。李孝恭闻李渊于太原起兵,亦起兵攻下陕南数郡县,拥兵等待与李渊汇合。

那李渊心想:李孝恭率军南下抚剿陕南各郡县,防住萧铣,世民正大举西征未回,长安急不可下,只有等世民回军,再作打算,于是,又投入长春宫中,日日与宫中嫔妃寻欢作乐。

却说世民抚剿并施,一路收取淳华、永寿、武功。唯扶风县守将黄令行不降,其西之歧山、风翔、千县、陈仓等十多郡县见扶风不降,摇摆不定。世民大怒,乃率军向扶风进军,数日,世民率大军至,见扶风城高墙坚,一时不易攻破,乃扎下大营,乃派人四出征探。世民亦亲自到城下细细察看,了解情况。

行至中午,口干舌燥,入一农家求水饮,那农家夫妇乃淳朴之人,十分热情。世民坐下与之闲谈,问及城内情况和兵事,均详答。当世民闻扶风城内之兵,多为本地百姓子弟时,即回军营,令人将周围数百条村的村长请来,并对之道:

"我等奉朝廷命令,抓反贼黄令行,与各将士无关。但有保之者,一律同罪,望通告城中各子弟,限五天之内离开,不然一律斩首,家人流放。"

各村长听得此言,急着赶回村,向村中有子弟在城中从军的家属通报。于是,各家各户,各出奇招,想方设法将信息告诉其子弟。城中将士得信,议论纷纷,顿时传得全军尽知。白天、夜晚冲大门出城、从城头以绳吊下城者越来越多。那黄令行大怒,连斩数人,加派队伍守城门和城头,不想竟连守城和巡城将士一队一队的逃走,顿时两万多人马只剩三四千,这些人也心惊胆颤,苦苦请求黄令行速速献城投降。

那黄令行无奈,只得向世民献城投降。世民厚赏将其部下,尽遣散放还,怒黄令行阻挡大军,令斩之。刘政会不解,阻止道:

"降者应有赏,不可斩之。"

世民答道:

"不能一味死板,赏罚要因时而用,更得奇效。"

于是,乃斩之,将其首级吊在城门之上。扶风西面各郡县闻扶风克,主将被斩,为求免祸,纷纷前来归附。世民大喜,令归附者官升一级,大赏归降将兵。

大军在扶风休整数日,正要起兵南下,忽探子来报,汉中柴绍、李艳明率七万人马来投。世民早知有一素未谋面的家姐,听得其来投,大喜,亲往城外十里相迎。不一会儿,见远远一英姿飒爽的女将,率一队女军缓缓过来,世民走上前,殷勤迎拜道:

"亚姐辛苦了。"

李艳明早听世民威名,见面前这威武的青年将军叫自己为姐,乃上前牵手笑道:

"定是世民兄弟。"

柴绍笑逗道:

"错了错了。"

李艳明笑道:

"莫非父亲又生了个大英雄?"

世民不禁大笑。于是,一行人边聊各自景况,一边肩平肩回扶风城。

你道柴家仅汉中一豪门士族,为何突有如此多兵马?原来,那柴绍自娶李艳明后,听李艳明之言,颇善经营,不断暗暗扩充势力,重金交结军中武官,收买官府文吏,渐渐吃通各方,八面玲珑,竟成为地方一霸。闻李渊太原起兵,夫妻亦暗暗准备,渐渐增加在汉中城内的人马,通告相知文官武将,控制城池。

一日,太守黄争先召集议事,柴绍遂将起兵响应李渊之事告黄太守。黄太守大怒,令绑柴绍,竟没有一个人响应。柴绍上前,手起刀落,将那黄争先杀死,占了汉中,自称太守。李艳明也动员数万佃户妇女入军,得两万女军。又派曾是悍贼的家奴史成宝西出招抚各地强盗入伙,一时人马达七万多,周边数郡县闻其威,不少来归附。

此时,长安周围大部分郡县归附世民。世民一面与李渊相约攻长安,一面率二十多万人马直奔长安而去。

长安代王杨侑召文武议守城计,那兵部司马陆丰田吓不敢往,称病在家。文武以阴世师、窦婴为首,分为两派,窦婴、陈叔达、封德彝一派欲迎,阴世师一派坚拒。代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那阴世师为何死死主张武力抗拒李渊?原来,李渊于太原起事时,唐国公妾侍所生儿子李智游学未知,仍在长安,被那阴世师所擒杀,因此,阴世师深怕代王迎李渊入城,自己不为李渊所容。

退朝之后,阴世师乘窦婴不备,率一队人马冲进窦国公府,竟先下手为强,将窦府一家大小全杀了,只长子窦建德在山东济南未杀得。窦婴族弟窦轨本与窦婴不和,为中郎将,在长安军中,那阴世师又欲杀窦轨。窦轨得报阴世师杀窦婴一家,早有防备,乃召集手下一万多将士与之对峙,并派人飞报代王。不一会代王令到,言窦轨与窦婴无关,命阴世师不得伤害,并立即罢兵,窦轨才得以自保。

数日,世民大军到达长安城下。长安曾是隋文帝时帝都,东临灞水,三面为原野,城高墙坚,易守难攻,世民连日亲率手下众将往侦察,也未得攻城良策,一筹莫展,孙华见世民面有忧色,乃对世民道:

"我兵多将广,锐气正盛,可多造云梯,吾亲率本部人马强攻,不克无返。"

世民见别无它法,只得同意,又另派同兵雄协助之。数日,孙华与同兵雄一道,率本部九万人马离大营,直到城下,一面令两万弓箭手排开,向城上射箭,一面令同兵雄率三万人马冲到城下,架起云梯猛攻。城上阴世师闻义军攻城,率本部五万人马分布城上各处,严防死守。城上隋军见义军攻城,奋力射箭,滚下木石,杀退义军,又推开云梯。义军死伤累累。

世民见进攻受阻,乃暗暗派人联系外公窦婴,欲使其往说动代王放弃抵抗,探子回报窦婴一家数尽被杀,要不是代王令,连那素与窦婴不和的族侄窦轨亦要被杀。世民听得此消息,不禁悲从中来,李艳明安慰道:

"死者已矣,且节哀。当前应计议如何报此大仇。"

世民点头称是,对阴世师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加倍报仇。柴绍道:

"经此一着,窦轨必与阴世师不和。不如暗约窦轨,请其说服代王,开门迎我等入城。"

世民应是,乃令长孙无忌绕道往东,渡灞水入城,暗暗联系窦轨,说明利害。窦轨乃与长孙无忌入宫,游说代王,代王乃一少年,被窦轨和长孙无忌巧言,连骗带吓,哄得团团转,乃召旧臣陈叔达、封德彝商议。两老臣为自保,易建议代王同意窦轨、长孙无忌所请。于是,代王令窦轨设法暗暗接应义军入城。窦轨素知阴世师刚烈无比,怕其知接纳义军入城事,一不做二不休将代王挟持,于是乃请代王对此事保密,以防不测。代王应允,当即调窦轨协守北门,等待时机接世民大军入城。

世民得信,知事成了一半,乃继续令孙华攻城。孙华令同兵雄率五万人马攻城。那同兵雄见累累进攻均不克,这时,天色已暗下来,不禁着急,乃亲自率一队人马攻城,先当架起云梯,一手舞动大刀,挡开城上之箭,一手抓云梯,如飞冲上。

那阴世师此时在城头上,见一敌大将爬云梯如飞,眼见就到,城上士兵被其气势吓散,即飞冲上去,操起大刀,对准就要上来的同兵雄猛砍,同兵雄避无可避,只得猛滑下数级。只见阴世师一抛大刀,手抓云梯猛力一推,竟将云梯推翻。同兵雄随云梯直跌下城去。

孙华见天色已晚,本欲退兵来日再战,忽见同兵雄跌下城,令人救回来,却已跌断了双腿,大怒,令全军不得退兵,点火夜战。

顿时,城下万火齐明。城上阴世师怕有失,亦命人点火,加强防守。于是,城上城下,被照得通明。一军猛攻城,一军死守,两军城上城下死战,死伤者众。孙华见己死伤多,将士疲劳,攻城放缓,乃亲执大刀,亲率一队人马,当先爬云梯攻城。却被城上细心的阴世师发现,那阴世师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乃急弯弓搭箭,对准孙华,连射数,孙华左躲右避,却还有一箭射中喉咙,顿时跌下城去,死了。

世民得士卒飞报孙华死,传令暂停攻城,但将士亦气愤不听,在孙华之子孙成武和部将章雄伟的率领下,争先恐后拥向城下,架起无数云梯强攻。世民知士气可用,破城之机已到,于是,下令全全军压上,强攻西门、南门,独不攻北门。

布置完毕,世民亲率一队人马悄悄往北门,忽然北城门内杀声震天,一会儿又平静下来,世民令人点火,到达城门前。忽城门大开,大队人马出,一大将直往世民阵前。长孙无忌认出是窦轨,告知世民。世民大喜,上前相迎,双手作揖,道:

"来者可是窦轨舅父?代王意下如何?莫非舅甥要刀兵相见么?"

窦轨道:

"拒义军者阴世师也,非代王本意,亦非吾本意也。北门阴世师之军已清除,请即入城。"

于是,世民率大军从北门冲入。阴世师闻窦轨放义军入,急抽人马北来,欲死战。各城墙人马一薄,顿时义军纷纷攻上城头,不一会儿,三门皆破,隋军纷纷投降。只阴世师乃率一支人马逐街拼死抵抗,被世民组织敢死队反复冲杀,人马渐渐稀落。

此时,段志玄到,如飞突入敌阵,直取阴世师。那阴世师此时穷于应付,疲惫不已,见一大将冲来,想挥刀对战。不想段志玄大喝一声,长枪后发先至,直穿其胸而过。

世民即令段志玄率一军往阴世师府上,剿杀其男丁,以绝后患。令各军清理战场,令长孙无忌出布告安民,自在窦轨的引领下直往代王宫而去。不一会儿,到代王宫,见义军正与禁军对峙,世民喝退,对着宫内高声道:

"我等南下,并非有私,今关中各郡各县均拥立代王为君,请代王顺民意,接纳我等所请。"

窦轨见宫中无回声,乃入,见代王由大内总管劳有月和其姑杨莹陪着,正颤颤抖抖于门前,乃道:

"新旧更替,隋将中兴,代王应理直气壮顺应天命。"

杨莹问道:

"外面乱军约束否?"

窦轨答道:

"由李世民到,已无恙。"

于是,劳有月必杨莹乃扶代王出。杨莹见众将不识代王,未参拜,乃喝道:

"代王在此,还不参拜?"

于是,世民乃率众参拜,道:

"奉唐国公之命,李世民率军平乱拥护大隋!参见代王。"

代王见一班人规规矩矩的参拜,心始大定,乃上前扶起世民,牵手入殿。世民见代王身边那女子约二十七八岁,有样貌亦有胆识,乃问代王道:

"刚才喝问之女何人?"

代王答道:

"孤姑姑也,未嫁人,所以还在宫中。"

此等年纪还不嫁,世民不觉大奇,转而一想:好啊,不如乘机纳之,以便今后丽儿探我。正盘算着,一行已到大殿,代王欲论功行赏。世民道:

"大将军未到,不劳主上。倒想求一姻缘,不知代王意下如何?"

代王奇道:

"姻缘?但能够,愿为将军牵线搭桥。"

世民道:

"令姑仪态万千,正合我意,请赐为侧室。"

那代王姑姑杨莹,因是宫女所生,不被炀帝重视,更为萧后所忌,以至过了年纪未嫁,自杨郁来长安,与之相处,感情日厚,有心为其谋出路,一时却未有合适,现世民主动请配,大喜,道:

"好。只不过姑姑年纪远大于尔,怕尔介意?"

世民笑道:

"正要年纪大一点的,以管家谋事。"

双人说着话,杨莹闻言,又喜又羞,满脸通红,不禁转身走入后宫而去。代王怕世民后悔,当即为姑姑准备嫁妆,次日一早,便送嫁,世民亲接。临别之时,杨莹执代王之手,哭道:

"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怕今后不能帮尔了。侄儿要好好保重,今后无论身处何境地,都要善自保重。"

代王亦不舍这留在长安后宫的唯一亲人,今将别去,亦颇为伤感,抽噎了好一会儿,才答道:

"姑得归宿,亦要善自珍惜,孤之命运,天已注定,从此不要再为孤操心。"

说罢,姑侄依依惜别。当晚,世民与杨莹便圆了房,不在话下。

接着,代王乃令其族兄杨明之和窦轨率本部人马守城,令世民率义军出城外驻扎。世民知代王暗暗培植自己势力,心中颇怒,但长安新定,又推尊代王为主,总不能事事逆之,只得等父亲到再作打算。

次日,世民正在大营帐中,忽士兵报杜如晦到,大喜,忙出相迎,两人谈及文事武备,孜孜不倦,相得颇多,相知恨晚,乃任为左司侍,总理对外联系,侦探各方动静,其位仅在詹事长孙无忌之下。杜如晦又推荐房玄龄,世民曾与之交手,知其多才有智谋,乃任命为右司侍,总理参谋事务。于是,一批学儒文士纷纷归附世民,各得所用。

数日,李渊率大军到,与世民合兵一处,即召建成回长安,命元吉护送李家和战将家属来长安。十多天后,建成、元吉继续回来报到。李渊一一安顿好自家和战将家属之后,父子四人商议大计,决定尊代王为帝。于是,李渊奏请代王登基,史称恭帝。

恭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立王妃萧文琴为皇后;封李渊为唐王、太尉,总揽政事、军事;陈叔达、封德彝为左右仆射,李建成为世子;李世民为秦公、御前大将军;元吉为齐公;皇叔杨星为尚书令;李刚为兵部尚书;龙盛为吏部尚书;窦轨为监察使;其族兄杨明之为中郎将、京师提督,负责镇守长安;其族侄杨华为御前少监、禁军统领,负责宫内外护卫及皇帝安全。封赏完毕,吏部尚书龙盛、兵部尚书李刚出班呈上奏本,请册封各郡县文武官。李渊出班大声道:

"此次抚剿,军中和各郡县文武官员功过,只有本王清楚,官吏升降奖罚,待本王考虑周详,再请皇上颁布即可。"

恭帝只得准奏。李渊回府,见恭帝表面上对自己处处尊重,实际上积极扶植其亲信势力,越想越愤怒,召建成、世民至,道:

"从今天册封看来,恭帝虽小,却颇有心计,如此下去,我诸多不便。"

建成道:

"不如挥兵进城,一举灭之,父亲自作主便是。"

世民道:

"我等起兵,以扶隋为名,今各地新附,人心未稳,不可就改。"

李渊道:

"长安城内我力量薄弱,怕其突然发难,应对不及,得早有准备,防患未然。"

建成道:

"可暗中调军入城,暗暗护卫。"

李渊道:

"可也,此事由世民安排。"

世民乃回府,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商议对策。杜如晦道:

"今我大军在城外威逼,只要不过分,恭帝不敢不答应。在下朝期间由唐王入宫,借治安不良,奏请按禁军一半数量调精兵入城守卫唐王府,世子府、秦公府各按禁军四分之一调精兵守卫。以京师守卫弱为名,奏请从军中调增人马守卫。此时,京师、宫中我掌控力大增加,异心者必不敢轻动。"

房玄龄道:

"待此事安排妥当后,又以京帅守卫和宫中守卫统一指挥为名,由唐王向恭帝举荐将军为长安指挥使,负责统领京师卫军和禁军,任命一批副提督、都尉和禁军副职,寻一适合时机,制造事端,免杨明之和杨华之职,长安内外可顺利控制。"

长孙无忌道:

"为使各官吏心附唐王,还需牢牢掌握朝廷国库调度之权,制约皇帝奖罚,厚金结纳朝中官吏,使其为我所用。"

世民连连称是。于是,乃令房玄龄一一将所需办之事写明,世民亲往提交唐王。李渊看后连连称妙。世民道:

"关键是调兵入城,其它可分步进行。"

李渊道:

"尔且往军营驻,我即入宫,一并奏请办理,其不敢不应。"

于是,世民出城。李渊乃入宫,恭帝问何事,李渊道:

"本王有诸事,请主上定夺!"

恭帝道:

"请一并上奏,吾议后再定。"

李渊道:

"事急,必须一事一议,当即定。"

恭帝见李渊决绝,心中一突,略一犹豫,乃道:

"唐王请奏。"

李渊道:

"请唐王府按禁军一半配置,世子府和秦公府按禁军四分之一配置。"

恭帝道:

"各减一半,由杨华安排。"

李渊不悦,道:

"不烦他人,吾自会安排。"

恭帝阴着脸,勉强同意。李渊估增兵之事恭帝必不同意,再提怕引帝疑,反不利于事。于是乃道:

"秦公李世民颇善政,长于理财,请为长安县令和国库司。"

恭帝正千方百计谋李渊军权,见李渊主动提出,乃道:

"李世民可任长安县令和国库司,但任职过多,不免误事,御前大将军之职可否免去?"

李渊想不到其来这一着,只得答道:

"可也。"

于是,恭帝乃下旨,令从军中挑选精兵,增加唐王府、世子府、秦公府守卫,令李世民为长安县令、国库司,免去御前大将军之职。

李渊得圣旨,即按圣旨选调精兵入城守卫唐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世民即任长安县令、国库司,接掌国库,乃令杜如晦、房玄龄共同打理长安府衙日常事务,令长孙无忌为国库司吏,负责日常管理和收支,并全部调换国库官吏。长孙无忌乃做两本帐,一本假帐应付皇帝,一本真帐自己掌握,自此,国库任唐王使用,恭帝要调用颇为不便。

数日,李渊又奏请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开府置官属,以便预议朝廷大事云云。恭帝不敢事事逆李渊意,只得同意。于是,唐王、世子府和秦公府各任官吏,文吏武官众多,自成一体。

数日,李渊将升赏各文官将武名单、各郡县任职名单及战死、至残之将士赡养名册交上,请定夺,恭帝照准。于是,李元吉得任为太原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山西北部数十郡县;裴寂为河东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河东数十郡县;李道宗为渭滨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渭南、渭北数十郡县;李靖为河西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河西数十郡县;柴绍为汉中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汉中十多郡县;李孝恭为陕南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陕南数十郡县;刘文静为扶风郡太守,总领周边数郡县;刘玄基为潼关太守,负责周边数郡县,各归顺的郡县太守、驻守多继续任职不变。长孙顺得得任为朝中中书令,高士镰为侍中,唐俭为御史大夫,武士彟为光禄大夫等等。

李渊见恭帝无异议,又奏请由李世民兼长安卫军和宫中禁军指挥使,恭帝乃道:

"京师武备,李世民不比杨明之、杨华熟悉,且李世民已身兼两职,不便再任。"

李渊道:

"可免长安县令。"

恭帝答道:

"李世民乃朝中猛将,指挥使之职太小,不宜世民,且四方未定,随时须挂帅平乱。"

李渊不便再争,只得闷闷不乐而回,召建成、世民,乃将恭帝之意告之,并对建成、世民道:

"此子防我甚于贼。"

世民道:

"此事由我办,其不得不同意。"

李渊道:

"愿闻其详。"

世民道:

"恭帝所持者乃杨明之和杨华,我伏数万人马于城西门外,暗调数百将战入城,一举拿下城西门,大军入城,以杨明之、杨华叛乱为名擒之,挟恭帝将保卫长安和禁宫之权交出,大事可定矣。"

李渊乃道:

"此计可以,但不可与其撕破脸皮,必须慎重。期间,建成要加强对恭帝行动监控,加强唐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安全保卫,不得有误。"

建成答道:

"我兄弟行事,父亲且放心。"

于是,建成尽将于城中暗暗招收的千多壮丁加强唐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保卫,令人加强对恭帝动静监控。世民则每日率数十人出,暗换成数十将校入,一连多天如此,调入候君集、殷开山、唐俭、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等百多战将。世民见人数差不多了,乃令段志玄率三万人马乘夜伏于西门外,城门一开即到城门外听令。

当晚深夜,世民令调入的将校暗藏兵器,扮成家奴,一起到达城西门。守城都尉认得是出出入入的长安县令李世民,以为世民要出城,道:

"深夜不便,请上官白天再出城。"

世民高声道:

"恭帝口令:杨明之、杨华造反,命往我率大军入城,捉拿反贼。"

守城都尉乃杨明之亲信,知世民所言极假,大怒,率守门五百兵卒欲擒世民。世民大手一挥,众将一齐扑上,各显本事,顿时将五百多名守门士兵一个不漏杀尽,控制西城门。世民乃大开城门,伏于城外的段志玄见城门开,即率军入。

世民留一万人马扎城西,以防不测,令殷开山与段志玄各率一万人马往擒杨明之和杨华。两人率军如飞直冲杨明之和杨华府而去。杨明之和杨华毫不防备,一举被擒。于是,世民率着大军,押着两人直往宫中而去,到达宫外,禁军阻,世民不欲战,乃大声道:

"杨明之、杨华里通外贼,事发被擒,尔等欲与之同罪?"

禁军群龙无首,你望我,我望你,均不敢出头。世民喝道:

"凡事皆由圣上定夺。我等一切需听令于主上。"

于是,禁军乃退。世民直到宫门外,大声道:

"长安县令李世民有急事奏请。"

一会儿,宫门开,世民入,见恭帝便服于门口,也不下拜,昂首挺胸道:

"杨明之、杨华里通外贼,欲造反,被我等擒获,就在宫外,请主上立斩之。"

恭帝被世民威势所吓,犹犹豫豫道:

"此乃我族人,可否法外开恩?"

世民答道:

"朝廷皆尔所有,一切由尔作主。但京师不稳,极待任一得力大将安抚。"

恭帝早明世民来意,只得道:

"任尔为长安卫军和禁军指挥使如何?"

世民道:

"吾将尽力而为,保长安稳定。"

恭帝又问:

"谁可任长安卫军都督和禁军统领?"

世民道:

"段志玄和殷开山。"

于是,恭帝乃下旨任李世民为京师卫军和禁军指挥使,段志玄为京师卫军都督,殷开山为禁军统领,将杨明之、杨华贬为庶人,令迁商洛。临行时,恭帝亲往送行,两人悲伤。恭帝对两人叹道:

"我族中落已定,亚叔、兄弟不必再作无谓之争,以保全我杨氏一脉。叹尔两人从此可安享无忧矣!只我命运系于人,不知它日死法如何?"

三人于长安城南门外抱头痛哭一场,才依依不舍而别,恭帝回宫中,自郁郁数日不上朝。

世民任长安指挥使,将段志玄、殷开山分别安插为长安卫军都督、禁军统领,又安排一批校尉充任卫军和禁军头目。于是,长安便牢牢掌握在李渊父子手下。

李渊闻河东屈突通拼死抵抗,裴寂与之交战,互有胜负。乃奏请恭帝下旨,遣使往抚屈突通,不想屈突通道:

"此乃唐国公挟天子以令诸侯,非真天子令。"

李渊大怒,召建成、世民商议出兵之事。建成见世民累建赫赫战功,正忧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怕日后居世民之下,闻唐王意,欲请领兵出击、建功立业。王圭道:

"子岂不闻以柔克刚,以长制短之理?临敌作战子不如世民,静心理政世民不如子。不如扬已之所长,协助唐王,亦功德无限。"

建成答道:

"行政不见功,将来不能承唐王位。"

王圭答道:

"未必也。将来唐王为帝,对继承者必以治天下之能为首虑,而不是以马上战功量之。今不如以已之长协助唐王,使唐王早识世子之长,同时,将来唐王登位,必多用亲信手下和前期重臣,世子可以利协助唐王行政之便,多结交之,将来太子之位必世子。"

建成闻言,大喜,乃往见李渊。李渊见建成世民均到,征求建成之意。建成道:

"世民善兵,吾荐世民率兵出征。"

李渊见建成能容人,兄弟团结,暗暗欢喜,乃奏请恭帝下旨令建成协助唐王处理政事,并替世民为长安令,主持长安城事务,令世民率十万人马前往,会同裴寂一齐剿灭屈突通。

那屈突通本是恭帝心腹,唐王请抚之,恭帝欲乘机召回,厚加重用,以增加自己话语权,不想屈突通不解其意,现李渊以屈突通叛乱为名请旨剿之,无可奈何,只得同意。

于是,世民率十万大军经潼关出,到达永济城下。永济守将为屈突通手下大将祝冬生,城内有两万多人马。世民令刘政会率三万人马围攻永济,七万人马绕过永济北上二十多里,距道路两边两里外下扎大营,待屈突通派兵下南救永济,再拔营尾随南下,以一举歼灭屈突通援军。

数天,不见屈突通有派兵南下往救永济的迹象。世民估屈突通兵力不够,不敢分兵南下救永济。于是,乃率军南返,令候君集持恭帝圣旨入城见祝冬生。祝冬生见圣旨到,乃恭恭敬敬接旨,又亲出城迎接李世民入城,将永济兵马交与世民。世民大喜,厚赏永济将士,令祝冬生持圣旨抚平陆、丙城、复县,三县均归顺。

于是,世民扫清运城外围,乃率十五万人马到达运城下,派人约裴寂南北夹攻。最初,世民组织人马进攻。屈突通利用水网优势,累累被其水陆并进袭击,死伤不少。

世民见久攻不克,大急,亲率三万人马进击,到达城下,令大军一边向城上猛射箭,一边架设云梯攻城。城上敌军亦向下射箭、抛石,大军死伤不少,却攻不上城。世民环视周边,见远处有一两面临水之道路,直通城内。

于是,世民欲往攻。刘政会阻止道:

"此道两面临水,且路过于夹,不利进兵。"

世民道:

"敌被吸引于城墙,我迅速偷袭之。"

于是,世民乃率五千人马沿着此道而去,道路两面水深,且越来越夹,走着走着,眼见还有近百米就到达城内陆地,突然水面上出现上百战船,如飞而来,船上四面用高梁杆围严实,敌军坐在里面。世民见船越来越近,令将士射箭,箭纷纷射在高梁杆上,伤不了敌军。敌船内却纷纷将箭射出,道路上之将士无可躲避,纷纷中箭,惨叫声不断,落水者亦多。

世民大怒,手舞长枪,挡开敌箭,继续猛冲,忽然屈突通出现在船头上,令数十名弓箭手一齐向世民射箭。世民见数不清的箭向自己射来,急伏下,却突然失足,跌下水中,世民不会游泳,顿时惊慌失措,在水中乱爬乱挣,口鼻入水,吃水不断,苦不甚言。

那屈突通见世民落水,指挥船冲过来,欲生擒世民。这时,一校尉猛冲过去,一跃入水中去,抱着世民在水中快速潜行出数十米,一跃而起,跳上路,背着世民飞奔而去,众将士亦迅速退走。

回到营中,世民醒,乃知被一校尉救起,令传来,问之,方知此人名叫史特来。于是,世民破格将史特来晋升为参军。史特来连升数级,喜得与部下连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次日,世民恢复,与随军房玄龄商议如何进击屈突通。房玄龄道:

"敌所依者,乃水军也。不知我有多少将士通水性,何不设立水军,以其之道还其之身。"

世民以为然,仍令各队报通水性将士,得五千人马。于是,世民令史特来为水军首领,组织训练,参照敌船征船造船和用高梁杆搭船屋。

经过史特来二十多天的严格训练,水军已于船上出入自如,百条船操练亦得法,史特来乃请出战,以试战力。世民道:

"此奇兵要用在关键时刻,不可过早暴露给敌人。"

于是,史特来乃不请战,继续加紧训练。

世民见云梯、弓箭不足,令从潼关运来一批。此时,万事俱备,乃约裴寂于次日总攻。

第二天一早,世民传史特来,道:

"我军将从两面临水道路进攻敌军,敌船出,尔船亦出,插于道路两边,向敌船猛射火箭,以火灭敌船,使我军顺利得攻进城内。"

史特来闻此计,大喜。忙去准备大量弓箭上船,令士兵每箭头均绑柴草,将桐油淋柴草上,并将己方船只尽淋湿,做好出击准备。

世民令候君集、刘政会率十万人马进至城墙下,指挥猛攻城,攻守双方你来我往,战至傍晚,大军死伤两万多。候君集、刘政会请息战。世民不但不不许,反而将余下八万人马全部压上。候君集、刘政会见世民决心下,十万大军云集城下,顿时精神大振,乃将十万大军分成多路,实施多路多梯队攻击。候君集、刘政会也各亲率一队,猛攻敌城。城上城下展开生死拼搏,惨烈无比。

世民见火候到,乃亲自率领三万人马沿着通进城内的道路猛攻,史特来率水军,驾百只战船于道路两边悄悄随后。

屈突通远远见大队人马沿此路迅速进击,乃指挥船队出击。史特来见敌船出,亦率船队迅速杀出,挡在道路两边,待敌船全部进入射程,令将士点着箭头,一齐将火箭射向敌船。顿时,数十敌船中箭起火,敌军一面扑火,一面调头逃走,但后面船只相阻,前面火箭又纷纷射到,只一会儿,敌船就被烧成一片火海。世民一马当抚,率大人马猛冲。突然见前面道路被挖开数丈,水深过人头,不得过。世民急中生智,令史特来将船开来,一字排开,将断路连接起来。于是,大军得过去。

屈突通完全想不到世民有水军,见战船被烧,断路被接通,对手纷纷通过冲过来,只得离开城墙,亲率一军来战世民。

那屈突通刚离开,城墙守军力量大大薄弱。刘政会见机不可失,亲自冲到墙边,架起� ��梯,如飞爬上,跳上城头,杀散守城士卒,招呼大军加快登城。一时,守军全线溃退。

世民远远见屈突通指挥人马冲来,亦指挥大军向屈突通猛冲,双方在城中展开拼杀。候君集、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各率一军冲入城,杀散守城之敌。此时,裴寂亦率军到,乃下令将正与世民死战的屈突通等一万多人马紧紧包围。那屈突通被四面围困,不得脱身,却拼死不肯投降。

世民怜其忠勇无比,下令停止围剿,乃亲往两军阵前,对屈突通道:

"隋室软弱,已四分五裂,仅将军一人苦战,安能独挽狂澜?今已临绝路,岂能以数万将士性命成一己之英名?不如归顺于我,亦算完满。"

屈突通回头望众将士,见众将士均满脸期盼之色,长叹一声,将大刀一丢,拜倒在地下,道:

"前者,实为报隋室知遇之恩,今将军胸怀广阔,宽容我将士,实在感恩。吾请归将军麾下,每有战事,必为前驱。"

世民大喜,走上前扶起。自此,世民手下又多了一名赫赫战将。于是,世民乃令通告安民,令各路人马严守纪律,不得杀城内一兵一卒,不得伤害城中一草一木。次日,大赏三军,又赏降卒,并令不愿从军者回乡。大军休息数天,世民与裴寂告别,率得胜之军还朝。(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超级系统危险关系无限恐怖宿主天才小毒妃逆天邪神庆余年绝世武魂武映三千道
相关推荐:
大秦之小兵传奇2助龙升天执掌天命命运道君三国第一剑斩毒绝品天骄穿灵风范烈霸噬天下